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诗词赏析 > 一心复兴韩国的张良,为何最终弃韩投汉,做起了刘邦的谋臣?

一心复兴韩国的张良,为何最终弃韩投汉,做起了刘邦的谋臣?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3-13 01:32:23
阅读:

公元前207年,武安侯刘邦奉楚怀王熊心之命西进灭秦,沿途收罗贤才、聚拢人心,一路势如破竹攻入秦帝国首都咸阳,历经十四年,传位三世的大秦帝国宣告灭亡。

在此之前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项羽在巨鹿以五万楚军大破王离军团四十万,秦国大势已去覆亡已成定局。

此后刘项军团会师咸阳,项羽大摆筵席犒赏三军,自立“西楚霸王”,并“计功割地”封赏十八路诸侯,华夏九州再次恢复周王朝分封制度。

也就在秦帝国覆灭的头年,韩王成被分封于韩国故地,并以阳翟为都,张良为韩国司徒,按道理说,张良安心辅弼韩王成重振韩国声威这是他梦寐以求的毕生追求,为何却最后弃韩投汉,做起了刘邦的贴身谋臣呢?

一心复兴韩国的张良,为何最终弃韩投汉,做起了刘邦的谋臣?

其实,在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失败的次年,项梁、项羽打着兴复楚国的名号,共召六国王室后裔等反秦力量会诸于山东薛城。而韩成就是在此时被封韩王,然而,不久前,陈胜吴广起义惨败,秦军在章邯、王离、司马欣等名将南北转战的过程中声威大振,反秦运动陷入了低潮。韩王成唯有项梁开出的“空头支票”,却无多余部卒杀回此时秦军盘踞的韩国故土。

而对于此时力量微薄的项梁集团来讲,多拉几个人上下水去和大秦帝国军团拼命也是好的,毕竟多点人多份力量,即便不能上阵杀敌挂上几个六国后裔的名头也能壮壮声威。

韩王成虽然胸无大志,身在乱世当然也不可能是酒囊饭袋,因此称王称霸是当时普遍血性男儿共同的梦想,而自己作为韩国王裔,血液里天然流淌的纯正王室血统,自然也驱使着他矢志不渝地收复韩国旧土。

作为连任韩国三朝宰相张开地嫡孙的张良,复立韩国也就成了他终身追求的最高政治理想。于是在公元前208年,楚怀王熊心作出命刘邦西进灭秦、项羽北上救赵的决定后,“官四代兼富四代”的张良也招募了讨伐大军带着主子韩王成踏上了收复失地的征途。

一心复兴韩国的张良,为何最终弃韩投汉,做起了刘邦的谋臣?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尽管早年以重金雇佣“黑社会”妄图干掉秦始皇的张良,在导师黄石公苦心虐遍的教导下,完成了《太公兵法》的毕业论文,顺利从军事学院毕业。

但此时,面对盘踞在韩国故地强悍异常的大秦虎狼之师,张良虽然指挥有方夺得了部分城池,却很快又被秦军迎头痛击打成了“游击队”。司徒张良不得不带着韩王成在颍川附近重新过起了东躲西藏“打黑枪”的军旅生涯。

开启了“游击大队长”职务的张良,在这一年里的工作主要就是带着兄弟抄起家伙趁着天黑摸进敌人的营地,然后,手起刀落咔嚓掉守备松懈的秦兵脑袋,打完就走绝不恋战。

在韩国故地日复一日地重复着相同勾当的张良很快陷入了深深地绝望,无数个夜晚,望着天空中皎皎的明月,张良的脑海中经常会冒出一股无比憋屈而又黔驴技穷的恼火,心里也经常无数遍地追问自己什么时候能打回老家重建韩国?

一心复兴韩国的张良,为何最终弃韩投汉,做起了刘邦的谋臣?

也就是在此时,刘邦率领西进灭秦的大军一路打得顺风顺水攻入陈留,随即剑指颍川,看到以前的老朋友刘邦大军的到来张良感动的热泪盈眶,二人兵合一处分分钟将颍川秦国兵卒打得满地找牙,顺带着将韩国封地都城阳翟收入囊中。

韩国终于复兴了,韩王成也不再是空有名头的“光杆司令”了,他很高兴,自己就坐在了都城阳翟做起了韩国大王千秋万世的春秋美梦,同时,为了感谢刘邦助己复国,韩王成命令张良随行协助刘邦西进诛灭暴秦。这就是《史记》中说的“臣为韩王送沛公”的由来。

张良也很高兴,毕竟好基友多年未见情不自禁,且刘邦此人用当今的话来说就是头脑灵光转的开,别人有高招他全盘接受,有这样的新老板确实是人生一大快事。但更为重要的是此时的刘邦手下除了满嘴跑火车能把死人骗活的郦食其,确实没有什么像样的谋臣,在形势一片大好的创业公司里闯荡,一展生平所学对于“文艺青年”张良来说也的确是件酣畅淋漓的大好事。

一心复兴韩国的张良,为何最终弃韩投汉,做起了刘邦的谋臣?

张良也没有辜负刘邦的期望,在他的苦心策划下,刘氏集团平宛城、破嶢关,大败秦军于蓝田,秦国门户洞开,秦王子婴吓得赶紧大开城门出城投降了刘邦。

此后,大破王离军团的战神项羽也赶到函谷关外,但刘邦却已经据关不出,项羽大怒破关而入,怒气冲冲的他在军师范增的撺掇下青筋暴露,甚至指天发誓要把刘邦这个老光棍儿赶回泗水种地。

老板很生气,后果很严重。项氏集团内部的“高管”项伯意识到情况不妙,于是就连夜开着“劳斯莱斯”风尘仆仆跑到汉营秘密找到张良劝其逃命,张良在担任“参谋长”的同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干起了“统战部长”的工作,将原本楚营的“高管”收入了汉营麾下,从此项伯开始了“双面间谍”的人生。

也正是在“双面间谍”项伯卖命地吹风下,刘邦躲过了鸿门宴的浩劫,而认为天下已定的项羽召开了十八路诸侯的分封大会,同时,鉴于张良“通汉”的嫌疑,项羽在范增的强烈要求下将本在韩国属地的韩王成召回了大楚首都彭城软禁,以此警告张良:“小心你老大的命儿!”。

一心复兴韩国的张良,为何最终弃韩投汉,做起了刘邦的谋臣?

而彼时的张良也已随刘邦入蜀,受封蜀地的刘邦日夜算计着如何打出去要了项羽的小命儿,张良和韩信于是就唱起了“双簧”,一个采取了“明烧栈道”阳谋迷惑项羽,而另一个则秘密的实施了“暗度陈仓”的诡计兵出巴蜀,驻守关中之地的三秦(章邯、司马欣、董翳)被刘邦杀的措手不及,刘氏集团至此胜利完成突围,勃然大怒的项羽气发了疯,揪起韩王成一刀下去结果了他的命儿。

张良至此彻底心灰意冷,对项羽的仇恨值爆表,并暗自发誓灭楚兴汉。

这是刘邦、项羽、张良和韩王成四人之间的爱恨纠葛史。说张良完全自始都襄助汉王确实不符合真实历史,说的过去的唯一就是他们俩人很早是对“好基友”,只是刘邦后来替自己的主子韩王成打下了韩国江山,韩王成为了表示谢意令张良襄助刘邦。

有着“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美誉的张良难道没想过竭尽全力地辅佐刘邦就不会给韩王成带来危险吗?客观地来说,这个问题摆在当时执掌天下局势的项羽眼中,韩王成就是他案板上肉,张良只要敢稍有异动必将死无葬身之地,豪气冲天的项羽或许没有思虑的那么深入,但范增必然有着这层利害得失的考虑。

一心复兴韩国的张良,为何最终弃韩投汉,做起了刘邦的谋臣?

因此作为智者的张良不可能看不出这种尤系韩王身家性命和关乎韩国未来的利害关系,这也从事后项羽幽禁韩王成于彭城得到充分印证,面对项羽拘韩王的危险举动,智计过人的张良心里更是雪镜明亮。

虽然复兴韩国乃是张良的毕生梦想,但天下一统的历史潮流不可违逆,久经战火人心思定也成为秦末汉初的态势格局,而韩王成虽贵为韩国王室胄裔,但与草莽出身有着“长者之风”的刘邦相比显然不是同一重量级别,甚至就连张良也由衷钦佩地发出“沛公殆天授也”的感慨,由此足见张良已有委身刘邦心理倾向。只是张良还没来得及想出妥善处理汉王与韩王并立关系时,项羽抢先一步杀掉了韩王成。

一心复兴韩国的张良,为何最终弃韩投汉,做起了刘邦的谋臣?

韩国既已亡,也就不存在弃韩投汉此一说了,一心复韩的张良也许没有料到,倾尽半生努力的成果,却无情地毁在了傲慢自大、沐猴而冠的项羽手中,最终身负国仇家恨的张良自然选择了宽厚长者的刘邦而全力死磕仇敌项羽了。

参考资料:《史记》、《汉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