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诗词赏析 > 秦时明月汉时关——游中原锁钥、两京咽喉:新安汉函谷关

秦时明月汉时关——游中原锁钥、两京咽喉:新安汉函谷关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3-10 04:46:01
阅读:

秦时明月汉时关 ——游中原锁钥、两京咽喉:新安汉函谷关

图文:巴图

地点:新安汉函谷关

票价:30元。洛阳市旅游年票可用,新安县居民持身份证可免费参观。

2018年元月1日上午,天气睛朗,微风和煦。我们一行5人专程到新安汉函谷关访古,亲身体验雄关的雄浑苍凉,仿佛回到风雨雷电金戈铁马的古代。新安函谷关的关址千年不变,虽经狂风骤雨多次侵蚀,金戈铁马几度踏过,历经风雨沧桑仍屹立不倒。静心游览,你能感觉到每一寸斑驳都是一段历史,每一段城墙都是一个故事。

秦时明月汉时关——游中原锁钥、两京咽喉:新安汉函谷关

  新安县是河洛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从秦时设县推算,迄今也已经有2200多年的历史。相传,在这里曾经是黄帝、炎帝曾在活动之地。因而,人们常称新安为"表里山河"、"帝王之乡"、"华夏之祖"、"炎帝之根"。诗圣杜甫《三吏三别》中的《新安吏》,就是写于新安县。

秦时明月汉时关——游中原锁钥、两京咽喉:新安汉函谷关

  函谷关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关隘之一,汉函谷关遗址位于新安县城东500米的东关村,始建于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古代丝绸之路东起点的第一道门户,2007年被国家确定为丝绸之路捆绑项目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关楼坐西向东,北接陇海线,南连青龙山,西通县城,东临涧水。关前有天然屏障八陡山,古称八特坂或八将山,是著名的古战场遗址。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著名诗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所言之"汉时关"即为此地。

秦时明月汉时关——游中原锁钥、两京咽喉:新安汉函谷关

  汉函谷关名称中的"函"指匣子,"谷"指山谷,"函谷"的意思,就是以山谷为匣,遏其要冲。汉函谷关北距黄河60公里,北依凤凰山,南侧为青龙山,南北两山对峙。据历史记载,此关城建成之后,南北两侧有高厚城墙延伸山间形成屏障,惟有通过城门,才可以出入此关。

秦时明月汉时关——游中原锁钥、两京咽喉:新安汉函谷关

  汉武帝时,有位楼船将军叫杨仆,为新安县铁门镇南湾人,建造了函谷关,史称汉关。据《汉书·武帝纪》载: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冬,徙函谷关于新安。"

函谷关为何迁往新安呢? 东汉应劭注曰:"时楼船将军杨仆数有大功,耻为关外民,上书乞徙东关,以家产给用度,武帝意亦好广阔,于是徙于新安,去弘农三百里。"于右任有联道,"送千年客去,移一个关来。"

秦时明月汉时关——游中原锁钥、两京咽喉:新安汉函谷关

  公元前114年,函谷关迁后仍然用原名,新关西有奎楼山,东有八徒山,南有青龙山,北有凤凰山,四山环抱;更有涧河、皂河之水,绕其奔流。正如《水经注》所说:汉函谷关"自南山横洛水,北属黄河,皆关塞也。"此关城建成之后,气势宏伟,南北两侧有高厚城墙延伸山间,形成屏障,惟有通过城门,才可以出入此关。它北至黄河岸,南到宜阳,关塞相连,几乎等于小长城。这与秦函谷关基本类似,故仍依照原名。当时为追溯函谷关的渊源,还专门建立"鸡鸣""望气"二台。汉函谷关是一个重要的军事防御系统,它在东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就被朝廷设为八关之首以镇压黄巾军。

秦时明月汉时关——游中原锁钥、两京咽喉:新安汉函谷关

  历史上的函谷关一共有三个,最早的为春秋战国时的秦国所建,简称秦关,现位于灵宝东北王垛村的山坳里;。

第二个是三国时期曹操为了讨伐马超,想绕开秦关快速转运粮草,命许褚距离秦关东北10里的地方开凿隧道,修筑关楼,简称魏关,抗日战争时期关楼毁于战火,现魏关遗址已经没入三门峡水库。

第三个就是新安县东关的这个函谷关,简称汉关,西汉时期,皇朝定都咸阳。

秦时明月汉时关——游中原锁钥、两京咽喉:新安汉函谷关

  无论是秦关、魏关、还是汉关,之所以叫函谷关,全都是在崤函山谷之地,选择两谷较为狭窄的交通要道筑关,在全靠畜力作为主要交通工具的古代,最省劲最方便的行进路线,就是沿山谷前进。秦关是西入汉中,直通长安的交通要道;汉关则是东达河洛,逐鹿中原的必经之地,有了这个前识,我们就不难理解"函谷关"的重要军事地位了。你能想象在没有G310国道,没有陇海铁路,没有G30高速公路的年代,这里就是西出洛阳的必经之地吗?

秦时明月汉时关——游中原锁钥、两京咽喉:新安汉函谷关

  汉函谷关不是一座单体关隘,而是依托地形构建的严密防御体系。据分析,汉函谷关的防御体系大体为:北至黄河,南达洛河,总长度约60公里,中间连以散关障,其中关城是整个防御体系的核心。

秦时明月汉时关——游中原锁钥、两京咽喉:新安汉函谷关

秦时明月汉时关——游中原锁钥、两京咽喉:新安汉函谷关

秦时明月汉时关——游中原锁钥、两京咽喉:新安汉函谷关

从大门进入后穿过一片竹林,经过涧河上的小桥,便可步入曾经的古道。

秦时明月汉时关——游中原锁钥、两京咽喉:新安汉函谷关

  涧河由南而来,与北来的皂涧相汇,汇成一体东去,到洛阳往南,最终在上阳宫西侧流入洛河

秦时明月汉时关——游中原锁钥、两京咽喉:新安汉函谷关

  为保护古道搭上了人工栈道,人们通过栈道参观周边的遗迹。

秦时明月汉时关——游中原锁钥、两京咽喉:新安汉函谷关

  古道上的图案与刻字。

秦时明月汉时关——游中原锁钥、两京咽喉:新安汉函谷关

秦时明月汉时关——游中原锁钥、两京咽喉:新安汉函谷关

  上元二年、王、赵。这些字你能在崖壁上找到吗?

秦时明月汉时关——游中原锁钥、两京咽喉:新安汉函谷关

 从左至右,妻子、妻姐、母亲、岳母

 

秦时明月汉时关——游中原锁钥、两京咽喉:新安汉函谷关

秦时明月汉时关——游中原锁钥、两京咽喉:新安汉函谷关

  亭前腾紫气

关内步青云

秦时明月汉时关——游中原锁钥、两京咽喉:新安汉函谷关

秦时明月汉时关——游中原锁钥、两京咽喉:新安汉函谷关

  古代的接官亭

秦时明月汉时关——游中原锁钥、两京咽喉:新安汉函谷关

  望见关楼了

秦时明月汉时关——游中原锁钥、两京咽喉:新安汉函谷关

秦时明月汉时关——游中原锁钥、两京咽喉:新安汉函谷关

  碑文内容模糊,待考

   杨仆,西汉名将,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南湾村(今新安县境内)人,其东移函谷关和南下平叛的壮举,千古流传。

秦时明月汉时关——游中原锁钥、两京咽喉:新安汉函谷关

秦时明月汉时关——游中原锁钥、两京咽喉:新安汉函谷关

《汉书》卷九十 《酷吏传》

杨仆,宜阳人也。以千夫为吏。河南守举为御史,使督盗贼关东,治放尹齐,以敢击行。稍迁至主爵都尉,上以为能。南越反,拜为楼船将军,有功,封将梁侯。东越反,上欲复使将,为其伐前劳,以书敕责之曰:"将军之功,独有先破石门、寻狭,非有斩将骞旗之实也,乌足以骄人哉!前破番禺,捕降者以为虏,掘死人以为获,是一过也。建德、吕嘉逆罪不容于天下,将军拥精兵不穷追,超然以东越为援,是二过也。士卒暴露连岁,为朝会不置酒,将军不念其勤劳,而造佞巧,请乘传行塞,因用归家,怀银黄,垂三组,夸乡里,是三过也。失期内顾,以道恶为解,失尊尊之序,是四过也。欲请蜀刀,问君贾几何,对曰率数百,武库日出兵而阳不知,挟伪干君,是五过也。受诏不至兰池宫,明日又不对。假令将军之吏问之不对,令之不从,其罪何如?推此心以在外,江海之间可得信乎!今东越深入,将军能率众以掩过不?"仆惶恐,对曰:"愿尽死赎罪!"与王温舒俱破东越。后复与左将军荀彘俱击朝鲜,为彘所缚,语在《朝鲜传》。还,免为庶人,病死。

  函谷关遗存主要包括东西向座落的关楼、南北两侧的夯土关墙和阙台遗迹,以及关墙外向南北两侧延伸的长墙遗迹,关楼遗址东西两侧发现有总长约400 米的古代道路遗迹,东侧发现1 处建筑基址。

秦时明月汉时关——游中原锁钥、两京咽喉:新安汉函谷关

秦时明月汉时关——游中原锁钥、两京咽喉:新安汉函谷关

  汉函谷关关楼遗址与南北两侧的夯土关墙遗迹呈"H"形连接,整体东西长约270 米,南北宽约80 米,两座阙台建筑基址在其东侧南北对峙,二者之间为通关古道路。南北两侧汉代长墙遗迹分别与两阙台遗址相连,南侧墙体遗迹残长150m,残宽2-7m;北侧墙体遗迹残长270m,残宽6-13m。

秦时明月汉时关——游中原锁钥、两京咽喉:新安汉函谷关

  关门南侧的一座高高的土丘,应当就是人们所说的鸡鸣台了。关门北侧离的比较近的土丘,就是望气台了。

秦时明月汉时关——游中原锁钥、两京咽喉:新安汉函谷关

  汉函谷关写满了历史的沧桑,只有那夯实的黄土,在表述着它经历的风雨雷电和金戈铁马。

秦时明月汉时关——游中原锁钥、两京咽喉:新安汉函谷关

  汉后数百年,汉关一直是各朝统治者的重要军事要塞,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同时,历代帝王多有登临,文人墨客常有题咏。东汉光武帝曾在关内设大驾宫,唐高宗和武则天也曾在此建合碧宫。南北朝时期,这里曾置州郡、州治。隋大业年间,新安县治也随之东迁到汉关城。唐宋之后,随着国家的长期统一,汉关渐渐失去防御的功用而被冷落,并历经战乱的破坏和风雨的侵蚀。汉函谷关在三国魏正始元年(公元240年)被废,从那时起,至今已经有一千七百多年了。

秦时明月汉时关——游中原锁钥、两京咽喉:新安汉函谷关

  为了恢复雄关昔日的风貌,历代多有修葺,如明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清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都曾修整过。据《新安县志》载,最后一次大型修复是1923年。修复后的关楼高八十三米,分上中下三层,顶部为四角亭阁,飞檐画栋,高耸云天。中部为方形阁楼,襟怀涧水,臂倚青山。楼中的十字通道各有一门,皆有楹联镶嵌。底部为城门,城垛错落,巍巍壮观。城楼正中有一拱形门洞,宽约四米,可供东西交通之用。

秦时明月汉时关——游中原锁钥、两京咽喉:新安汉函谷关

  重修的关城在1958年"大炼钢铁"中被严重毁坏。现在人们只能看到下面的两层。中层为砖石结构,砾石沙灰填充,边长各10米,高8米,四周门洞十字交叉。最底层为平垛,是三层中保存最好的一层,中有拱形门洞可供东西交通。

秦时明月汉时关——游中原锁钥、两京咽喉:新安汉函谷关

  新安县曾成立了函谷关周边整治指挥部,对其周围的住户实施拆迁异地安置。并将汉函谷关保护区域分为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汉函谷关保护范围,以关楼为基点,东115米,西10米,亩北各50米,包括关楼、鸡鸣台、望气台。建设控制地带,以关楼为基点,东至涧河边,西至东关街,北至铁路边,南至断崖。

 门洞东西两侧,各有楹联一副,东门为"功始将梁今附骥,我为尹喜谁骑牛"。

秦时明月汉时关——游中原锁钥、两京咽喉:新安汉函谷关

秦时明月汉时关——游中原锁钥、两京咽喉:新安汉函谷关

 

秦时明月汉时关——游中原锁钥、两京咽喉:新安汉函谷关

秦时明月汉时关——游中原锁钥、两京咽喉:新安汉函谷关

  门洞西侧楹联,"胜迹漫询周柱史,雄关重睹汉楼船"。

  正门上方嵌有"汉函谷关"四个大字,据传为变法名士康有为所书,字体雄浑,笔力遒劲,与汉关浑然一体,相映生辉。

秦时明月汉时关——游中原锁钥、两京咽喉:新安汉函谷关

秦时明月汉时关——游中原锁钥、两京咽喉:新安汉函谷关

汉关北侧,陇海铁路运输繁忙

  

  根据考古发掘,发现了汉关的排水设施,说明在汉代时期就有了地下的排水管网,且规模较大,下可行人,可见当时的建造水平相当先进。

秦时明月汉时关——游中原锁钥、两京咽喉:新安汉函谷关

  古道路遗址

秦时明月汉时关——游中原锁钥、两京咽喉:新安汉函谷关

秦时明月汉时关——游中原锁钥、两京咽喉:新安汉函谷关

  从这儿上城楼

秦时明月汉时关——游中原锁钥、两京咽喉:新安汉函谷关

  关上四周有护关寨墙,中间是两层关楼,飞檐画栋,气势磅礴。

  关楼四门均有对联,东门为:"四面青山三面水,一层紫气万层烟";西门为:"佑彼周室,宏我汉京";南门为:"紫气犹存贤令尹,青牛重度古函关";北门为:"巍乎直同百二险,焕然重筑一丸泥"。

秦时明月汉时关——游中原锁钥、两京咽喉:新安汉函谷关

秦时明月汉时关——游中原锁钥、两京咽喉:新安汉函谷关

暗淡了刀光剑影

远去了鼓角铮鸣

眼前飞扬着一个个

鲜活的面容

秦时明月汉时关——游中原锁钥、两京咽喉:新安汉函谷关

湮没了黄尘古道

荒芜了烽火边城

岁月啊你带不走

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秦时明月汉时关——游中原锁钥、两京咽喉:新安汉函谷关

兴亡谁人定啊

盛衰岂无凭啊

一页风云散啊

变幻了时空

秦时明月汉时关——游中原锁钥、两京咽喉:新安汉函谷关

聚散皆是缘哪

离合总关情啊

担当生前事啊

何计身后评

秦时明月汉时关——游中原锁钥、两京咽喉:新安汉函谷关

长江有意化作泪

长江有情起歌声

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

人间一股英雄气

在驰骋纵横

秦时明月汉时关——游中原锁钥、两京咽喉:新安汉函谷关

秦时明月汉时关——游中原锁钥、两京咽喉:新安汉函谷关

  参观外城墙展示区

秦时明月汉时关——游中原锁钥、两京咽喉:新安汉函谷关

秦时明月汉时关——游中原锁钥、两京咽喉:新安汉函谷关

  考古发掘中探测出汉关当进的规模很大,周边二百多米到处是遗迹。

秦时明月汉时关——游中原锁钥、两京咽喉:新安汉函谷关

外城墙遗址

秦时明月汉时关——游中原锁钥、两京咽喉:新安汉函谷关

秦时明月汉时关——游中原锁钥、两京咽喉:新安汉函谷关

秦时明月汉时关——游中原锁钥、两京咽喉:新安汉函谷关

  从小崇拜英雄,爱与将士合影

秦时明月汉时关——游中原锁钥、两京咽喉:新安汉函谷关

  随着汉函谷关考古工作的推进,函谷关的整体布局逐渐清晰,先后发现了仓库、窑场、古道路、城墙等遗迹,出土了包括"关"字瓦当在内的大量珍贵文物,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关"字瓦当一般直径在13.514厘米,厚约2厘米,呈灰色,质地坚硬,当面"关"字多有装饰和变化。汉代关隘并非一处,然而其他关隘并未见"关"字瓦当。据学者分析,"关"应该是特指函谷关,不需要冠以"函谷"二字。由此可见当时汉函谷关在关隘中的地位。

秦时明月汉时关——游中原锁钥、两京咽喉:新安汉函谷关

  "上罗三关,下列九门,会万国之玉帛,徕百蛮贡琛。冠盖纷其云合,车马动而雷奔……"东汉李尤在《函谷关赋》中的生动描绘,道出了当时函谷关作为东西方交往重要驿站的喧嚣与繁华。在学者看来,作为历史上的重要关隘,汉函谷关不仅仅是一座军事重镇,同时也是两京故道中的重要门户,是两京商贸和文化的重要交汇点。

秦时明月汉时关——游中原锁钥、两京咽喉:新安汉函谷关

  汉函谷关作为丝绸之路西行第一关,见证了丝绸之路的繁盛。在对其历年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大量与丝绸之路相关的文物,如独具西域特色的牵驼俑、武士俑、胡俑及三彩骆驼、马等。汉函谷关见证了东西方使者来往频繁、客商络绎不绝的繁荣景象,它作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个举足轻重的关隘,对丝绸之路的繁荣起到了重要作用。

秦时明月汉时关——游中原锁钥、两京咽喉:新安汉函谷关

  汉代以来,丝绸之路逐渐繁荣,函谷关的政治、经济职能逐渐加强,至宋元明清因新安县城的设立,汉函谷关同新安县城一起,成为洛阳至长安交通线路上的重要驿站,虽然作为传统军事要塞,汉函谷关的军事地位仍不可小觑,但其政治、经济以及交通的职能日渐凸显。

秦时明月汉时关——游中原锁钥、两京咽喉:新安汉函谷关

  2014年6月22日,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三国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项目通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秦时明月汉时关——游中原锁钥、两京咽喉:新安汉函谷关

  附:

新安吏

唐 · 杜甫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

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