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诗词赏析 > 近代变法先驱、晚清诗界革命巨子——客家先贤黄遵宪诗歌艺术探析

近代变法先驱、晚清诗界革命巨子——客家先贤黄遵宪诗歌艺术探析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19-11-23 19:14:38
阅读:

梁启超曾说过:“近世诗人,能镕铸新思想入旧风格者,当推黄公度”、“公度之诗,独辟境界,卓然自立于二十世纪诗界中,群推为大家”。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汉族客家人,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晚清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

黄遵宪出生于广东嘉应州,1876年中举人,历任驻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黄遵宪的作品有《人境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等。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近代变法先驱、晚清诗界革命巨子——客家先贤黄遵宪诗歌艺术探析

黄遵宪官服像

1905 年3 月28 日,黄遵宪在家乡嘉应州(今广东梅州)病逝。4 年后他的遗体移葬于嘉应州梅南黄居坪。梁启超写的墓志铭中,对黄遵宪以及他的诗作了这样的评价:其人 “明于识、练于事,忠于国”、 “其为诗,则精思渺虑盘礴而莫测其际”、“阳开阴阖,千变万化,不可端倪,于古诗人中独具境界”

黄遵宪生平简介

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生于广东梅州(梅县)。他的一生可分为四个阶段:即读书应试阶段(1863~1876);出使阶段(1877年~1894年);参加变法阶段(1895年~1898年);乡居阶段(1899年~1905年)。

1876年中举人,1877年随驻日大使何如璋出使日本,曾被日本历史学界称为中国“最有风度、最有教养的外交家”。驻日期间,撰写《日本国志》(1887年成书),全书共四十卷,五十余万字,详细论述了日本变革的经过及其得失,借以提出中国改革的主张。驻日期间,针对日本于1875年派兵占领琉球,建议对日本采取强硬的政策和立场。

有一次他对何如漳说: “中国必变从西法。” 如果不像日本那样维新自强,必遭奴役、瓜分之祸。正是这种思想的形成, 使他后来成为我国维新变法运动的积极倡导者。 在日本期间,黄遵宪清楚地看到,日益强盛起来的日本正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和朝鲜。 1879 年,日本吞并琉球,驻日大臣何如璋给总理衙门和北洋大臣的重要文件共10 余万字,分析了日本国情,陈述了我国应采取的对策,指出:“琉球如亡,不出数年,闽海先受其祸。”这些预见都被后来的事实所证明。而这些文件绝大部分都是由黄遵宪草拟的。但清政府却没有采纳黄遵宪在外交政策方面的意见,终使琉球成为日本侵略政策下的牺牲品。黄遵宪只好把他满腔悲愤寄托在他的诗篇 《琉球歌》里。

近代变法先驱、晚清诗界革命巨子——客家先贤黄遵宪诗歌艺术探析

黄遵宪著作《日本国志》

1882年,调任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适逢美国议院制订了《限制华工条例》15条,旧金山侨民深受其害,多名侨民被当地政府以“不卫生”为借口而被捕入狱。此前,黄遵宪就此已向清政府提出对策,但未被采纳。因此,他只能在自己职权范围内,尽力保护中国侨民。他在视察旧金山华工聚住地之后,亲自探望关押华工的美国监狱,并叫随从丈量监牢面积,责问美国人:“这里人多地窄、空气污浊,难道监狱里的卫生条件要比华侨的住处好吗。”经过黄遵宪的努力,被拘捕的华侨被全部释放。黄遵宪动用国际法,争得了总领事给华工签发执照的权利。从此,华工来往中美之间,有法可依。

近代变法先驱、晚清诗界革命巨子——客家先贤黄遵宪诗歌艺术探析

域多利华侨所赠德政牌

1890年,黄遵宪以分省补用道任驻英国二等参赞,1891年任驻新加坡总领事,从事改善侨胞待遇、保护侨胞财产的工作,发展华侨教育,取得一定成效。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期间,黄遵宪被召回国,任江宁洋务局总办。1895年参与上海强学会、与梁启超、谭嗣同等人创办《时务报》,任湖南长宝盐法道,后署理湖南按察使。戊戌变法期间辅佐湖南巡抚陈宝箴大力推行变革,倡立的湖南保卫局,将近代警政引入中国。1898年8月,被任命为出使日本大臣。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清政府列为“从严惩办”的维新乱党,由于外国驻华公使等干预,清政府允许黄遵宪辞职还乡。

黄遵宪回乡后仍热心推进立宪、革命等工作,并潜心新体诗创作,被誉为“诗界革命巨子”。同时,他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创立嘉应兴学会议所,自任会长,积极兴办新学堂。晚年黄遵宪在墙上悬挂兴中会会员谢缵泰画的《时局全图》

近代变法先驱、晚清诗界革命巨子——客家先贤黄遵宪诗歌艺术探析

《人境庐诗草》

1904年冬,即黄逝世前一年,他在《人境庐诗草》最后一首诗《病中纪梦述寄梁任父》中写道:“……君头倚我壁,满壁红模糊。起起拭眼看,噫吁瓜分图……。”1905年3月28日,黄遵宪病逝于家乡梅州,终年五十八岁。六年后,辛亥革命爆发,封建制度在中国终结。

黄遵宪故居

人境庐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东山小溪唇,建于1884年春,是一座砖木结构园林式的书斋建筑,占地面积五百平方米,主要由厅堂、七字廊、五步楼、无壁墙、十步阁、藏书阁、卧虹榭、息亭、鱼池、假山、花圃等组成。结构精巧,布局得宜,曲径回挡,花木掩映,景致幽雅。

近代变法先驱、晚清诗界革命巨子——客家先贤黄遵宪诗歌艺术探析

人境庐俯瞰图

庐之名,取义东晋诗人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诗句。门匾是由日本友人,著名汉学家和书法家大域成濑温先生题赠,门楣上的“人境庐”三个字正是大域成濑温所书。黄遵宪晚年蛰居人境庐,创作了大量诗歌,并自选和编订了《人境庐诗草》。

近代变法先驱、晚清诗界革命巨子——客家先贤黄遵宪诗歌艺术探析

人境庐正门门联“结庐在人境,步履随春风”

人境庐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藏书阁有黄遵宪的各种著作和读过的书共八千多册。庐中保留着黄遵宪亲自撰写的对联,如会客厅对联:“万丈函归方丈室,四围环列自家山”,另有一联:“有三分水、四分竹、添七分明月;从五步楼、十步阁、望百步长江”,十分形象地描绘了这故居的环境。

近代变法先驱、晚清诗界革命巨子——客家先贤黄遵宪诗歌艺术探析

人境庐息亭

人境庐于1982年3月修复竣工并正式对外开放,1989年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评定为全国近现代优秀建筑物,1994年3月成立了“梅州市人境庐文物管理所”进行专门保护管理,1995年3月列为梅州市第一批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3年3月,黄遵宪书斋人境庐及其住所荣禄第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代变法先驱、晚清诗界革命巨子——客家先贤黄遵宪诗歌艺术探析

人境庐和荣禄第: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理石牌匾

黄遵宪为我国近代诗歌史上的“诗界革命”开辟了道路

黄遵宪一生大部分时间活动于我国的政治舞台,可以说是一位出色的外交活动家和一位推动变法维新的干将,然而黄遵宪一生最大的成就,则在于他的诗歌在我国近代诗歌史上所占有的重要地位。下面让我们来看看黄遵宪诗歌的风格和特点。

黄遵宪从小就有较为清醒的头脑,踏实而不浮华,性格开朗,平易可亲,热爱生活,热爱家园,热爱祖国,能清醒地面对现实,这是他后来形成现实主义的诗风的基础。同时,由于他幼年时期受到的是相当完备的情感、智慧、品德及美的教育。在那个风云变换的大时代发生的种种重大问题开始促使他去更深刻地思考。四处游历和长期的外交活动,使他的思想和创作都有了深刻的变化。

近代变法先驱、晚清诗界革命巨子——客家先贤黄遵宪诗歌艺术探析

黄遵宪故居(左荣禄第、中恩元第、右人境庐)

早在 21 岁时他所作的《杂感》诗中,就写下了在当时可谓是石破天惊之语。在这首诗中,黄遵宪认为自开天辟地以来,人类文明就在不断地发展、前进着,文学作品也要不断地创新,不应该一味遵古、拟古,陈陈相因,拾人糟粕。“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即今流俗语,我若登简编,五千年后人,惊为古斓斑。”这就是 21 岁的黄遵宪提出的 “别创诗界”的现实主义观点,也是后来 “诗界革命”的纲领。

近代变法先驱、晚清诗界革命巨子——客家先贤黄遵宪诗歌艺术探析

人境庐正厅

黄遵宪的诗歌主张与他政治上的维新改革观点市一致的。他的思想一开始就代表中国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要打开一条出路,为新事物的发展鸣锣开道,表现新思想、新内容,就要改革旧形式。所以,作为政治改良运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的诗歌改良运动,其倡导者虽为梁启超、夏曾佑、谭嗣同等人,但最早从理论和创作实践上给 “诗界革命”开辟道路的是黄遵宪。 “诗界革命”的发生,是改良运动的需要 ,也是近代进步诗歌潮流进一步的发展,反映了人们对新思想、新文化的要求,并试图解决诗歌如何为改良运动服务的问题。他是梁启超极力赞扬的 “诗界革命” 的一面旗帜,也是自龚自珍以后最杰出的一位诗人。黄遵宪诗歌最突出的价值,在于它能反映出那个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他的诗歌堪称 “诗史”,体现了时代精神。他的诗歌,反映了新世界的奇异风物以及新的思想文化,开辟了中国诗歌史上从未有过的广阔领域。

近代变法先驱、晚清诗界革命巨子——客家先贤黄遵宪诗歌艺术探析

人境庐无壁楼内雕像:黄遵宪与诗界革命另一位巨子丘逢甲畅谈时局

一方面他向先进国家寻求真理,探索方向;另一方面,他知己知彼,看清了先进国家的先进之处,也看清了它们富于侵略的本质特点。从而使他愈加明了中国封建制度的腐朽和弊端,要求改革救亡图存的爱国之心愈加炽热。中年以后,他又亲身经历了戊戌前后的一系列政治风浪,这在他心中掀起了轩然巨波。所有这些,为他提供了创作新意境、新风格、表现新事物的 “新派诗” 很好的生活基础和思想感情基础。

他忠实地表现了生活在那个时代的先进知识分子的爱国热忱、痛苦矛盾和理想追求,忠实记录了中国在那个历史新阶段的许多震撼人心的事件,构成他的诗作的新内容的两个重要因素是题材新颖、主题新颖。且黄遵宪的 “新派诗”并非只是用了一些 “新名词”而已,而是确实开辟了一片诗歌描写的新领域,表现了新时代的生活,新时代的要求,新时代的文化风貌和政治风云,反映了近百年来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渗透着现实主义精神,贯穿着反帝爱国图新的精神。

近代变法先驱、晚清诗界革命巨子——客家先贤黄遵宪诗歌艺术探析

黄遵宪故居荣禄第正门

黄遵宪的诗歌基于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同时也带有浪漫主义的瑰丽色彩。他努力要使我国古典诗歌的旧传统、旧风格与新时代、新内容所要求的新意境、新风格能够和谐地统一起来。他的创作基本上实践了他的理论并取得了成功,给诗坛开拓了从未有过的广阔领域,以其富有独创性的艺术在近代诗坛大放异彩。黄遵宪的《人境庐诗草》是一块标志我国古典诗歌发展到最后阶段转向革新时期的里程碑。

黄遵宪的诗歌题材极其丰富,其中反帝卫国、变法图强是其两大重要主题

黄遵宪早年经历动乱,关心现实,主张通今达交以“救时弊”(《感怀》其一)。从光绪三年(1877)到二十年(1894),他以外交官的身份先后到过日本、英国、美国、新加坡等地。经过亲自接触资产阶级文明和考察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经验,他明确树立起“中国必变从西法”(《己亥杂诗》第四十七首自注)的思想,并在新文化思想激荡下,开始了诗歌创作的新探索。

近代变法先驱、晚清诗界革命巨子——客家先贤黄遵宪诗歌艺术探析

黄遵宪故居荣禄第镂空花窗

他深感古典诗歌“自古至今,而其变极尽矣”,再继为难。但他深信“诗固无古今也”,“苟能即身之所遇,目之所见,耳之所闻,而笔之于诗,何必古人?我自有我之诗者在矣”(《与朗山论诗书》)。他沿着这条道路进行创造性的实践,突破古诗的传统天地,形成了足以自立、独具特色的“新派诗”,被梁启超誉为“独辟境界,卓然自立于二十世纪诗界中”(《饮冰室诗话》三二),成为“诗界革命”的巨匠和旗帜。黄遵宪的诗“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人境庐诗草自序》),广泛反映了诗人经历的时代,具有深厚的历史内容。

近代变法先驱、晚清诗界革命巨子——客家先贤黄遵宪诗歌艺术探析

黄遵宪觐见光绪图

反帝卫国、变法图强始终是他诗歌的两大重要主题。在反帝方面,从抵抗英法联军到庚子事变,他的诗都有鲜明的反映。特别是关于中日战争,他写下的《悲平壤》、《哀旅顺》、《哭威海》、《台湾行》、《渡辽将军歌》等系列诗作,反帝卫国思想尤为突出。诗人在这类主题的作品里颂扬抗战,抨击投降,充满爱国主义激情和深挚的忧国焦思。其中不少篇章,规模宏伟,形象生动,表现出诗歌大家的气魄和功力。如《冯将军歌》中写到:“将军一叱人马惊,从而往者五千人。五千人马排墙进,绵绵延延相击应。轰雷巨炮欲发声,既戟交胸刀在颈。敌军披靡鼓声死,万头窜窜纷如蚁。十荡十决无当前,一日横驰三百里。”将中法战争中爱国将领冯子材鸷猛无前的英雄形象和冯将军排山倒海的气势,活现在纸上。

近代变法先驱、晚清诗界革命巨子——客家先贤黄遵宪诗歌艺术探析

黄遵宪奉旨出使匾

黄遵宪早在《感怀》、《杂感》、《日本杂事诗》等作品中即批判陈腐事物,赞赏派遣留学生和日本明治维新等新事物。后来他更以饱满的热情讴歌变法维新,期望能通过变革使中华民族重新崛起:“黄人捧日撑空起,要放光明照大千。”(《赠梁任父同年》)戊戌政变发生,他作《感事》、《仰天》等诗痛惜新政夭折,忧虞国家前途,百感交集,情思深挚:“忍言赤县神州祸,更觉黄人捧日难”(《感事》其八)。但他没有动摇自己的坚定信念,《己亥杂诗》第四十七首说:“滔滔海水日趋东,万法从新要大同。后二十年言定验,手书心史井函中。”这种坚信变旧趋新的历史潮流不可扼抑的精神,始终贯穿在他的诗作中。

近代变法先驱、晚清诗界革命巨子——客家先贤黄遵宪诗歌艺术探析

奉旨出使匾(复制件)

值得注意的是,处于新旧交替时代的黄遵宪的诗歌,较早地描写了海外世界以及伴随近代科学而涌现的新事物,拓宽了诗歌的题材和反映生活的领域,写出了古典诗歌所没有的新内容。他的《今别离》四首分别吟咏在出现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已知东西两半球昼夜相反的条件下,离别的新况味,别开生面,令人耳目一新。诗人将新学理融入诗意内涵以表现同种一家等人生理想和事物变化转换之理,一新诗境,别饶兴味。诗人在这首诗里说“足遍五洲多异想”,他从一个封建国家踏进资本主义世界,事事物物都触动他的诗心歌绪,把古人不曾接触的海外世界反映到中国诗歌中来。

近代变法先驱、晚清诗界革命巨子——客家先贤黄遵宪诗歌艺术探析

黄遵宪书法

《八月十五夜太平洋舟中望月作歌》以流美豪宕的笔墨,勾勒出太平洋上夜航独有的情境。至于各国奇异的风光,如日本的樱花(《樱花歌》),伦敦的大雾(《伦敦大雾行》),巴黎的铁塔(《登巴黎铁塔》),锡兰岛的卧佛(《锡兰岛卧佛》)等,无不收摄在黄遵宪的笔下。海外诗篇也涉及外国民俗与时事政治。《日本杂事诗》从多方面反映了日本的历史和社会生活。《纪事》诗富有风趣地描写了美国总统大选时,共和、民主两党千方百计宣传自己、激烈争夺选民的情景。

黄遵宪的诗歌推陈出新,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

黄遵宪说“风雅不亡由善作,光丰之后益矜奇”(《酬曾重伯编修》其二),他深知诗歌的生命在于变化与创造。他的诗就是在广泛吸取前人成就的基础上,本着“善作”的精神,沿着“矜奇”的趋势,推陈出新,加以创造,形成自己的独特面目。

黄遵宪的诗歌,虽然常有一种前瞻追求的浪漫豪情,但更主要的方面是真切的写实。他有不少宏篇巨制,篇幅都超越古人,往往自成某一方面小史,如《番客篇》近于华侨南洋开发史,《逐客篇》堪称赴美华工血泪史,《拜曾祖母李太夫人墓》不啻作者的家族史与童年生活史。

近代变法先驱、晚清诗界革命巨子——客家先贤黄遵宪诗歌艺术探析

人境庐藏书阁

他善于以细致的笔墨叙事、状物、写景,铺排场面,勾画人物,既内容丰富,又形象生动。如《渡辽将军歌》形象鲜明地刻画出吴大澄这个人物。吴大澄本是湖南巡抚,喜好金石,中日战争爆发,恰好购得一枚汉印,印文为“渡辽将军”,自以为是封侯之兆,遂请缨出师。开篇写其出征的盛气:“闻鸡夜半投袂起,檄告东人我来矣。此行领取万户侯,岂谓区区不余畀!”豪气冲天。篇中写其朝会诸将的场面:“……岁朝大会召诸将,钢炉银烛围红毡。酒酣举白再行酒,拔刀亲割生彘肩。自言平生习枪法,炼目炼臂十五年。目光紫电闪不动,袒臂示客如铁坚。淮河将帅巾帼耳,萧娘吕姥殊可怜。看余上马快杀贼,左盘右辟谁当前。鸭绿之江碧蹄馆,坐令万里销锋烟。坐中黄曾大手笔,为我勒碑铭燕然!”大言不惭之态,不可一世之概,活龙活现。然而“两军相接战甫交,纷纷鸟散空营逃”。前之气势如虎,后之怯懦如鼠,在强烈的反差中有力地勾画出其丑陋形象。

近代变法先驱、晚清诗界革命巨子——客家先贤黄遵宪诗歌艺术探析

黄遵宪书法

为了表现丰富的现实内容,黄遵宪注意吸取古人以文为诗的经验,所谓“以单行之神运俳偶之体”,“用古文家伸缩离合之法以入诗”(《人境庐诗草自序》)。但取其长而避其短,在篇章结构上,注意波澜曲折,长而不板;叙写上多用比兴与描写,减少抽象直陈;议论尽量精要,并安置于描写之后,使之有水到渠成、画龙点睛之妙。

黄遵宪广泛采摘语言资料,“自群经三史,逮于周秦诸子之书,许郑诸家之注,凡事名物名切于今者,皆采取而假借之”(《人境庐诗草自序》),同时又不排斥“流俗语”(《杂感》其二)。这使他的诗歌词汇丰赡,富于表现力,典雅之中多生气与变化。但他用典雅词语过多,不免带来艰奥晦涩的缺陷。黄遵宪的诗“以旧风格含新意境”,体现了由旧到新的过渡。

近代变法先驱、晚清诗界革命巨子——客家先贤黄遵宪诗歌艺术探析

黄遵宪半身像

黄遵宪是“诗界革命”的主将,也是嘉应州的一代诗宗。他曾辑录了客家民歌9首,收入《人境庐诗草》之中,大大地提高了客家歌谣的社会地位。他在《人境庐诗草》中描述客家山歌:“瑶峒月夜,男女隔岭唱和,兴往情来,余音袅娜,犹存歌仙之遗风,一字千回百折,哀厉而长,称山歌。”

“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这是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里的诗句,充分表达了黄遵宪的拳拳爱国之心。黄遵宪被公认为晚清“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其“我手写吾口,古岂能拘牵!”的呐喊成为诗界革命的口号;其《人境庐诗草》的清新之风,一扫旧体诗的陈腐暮气;其诗作真实生动地记录了晚清绝大多数重大历史事件,因此生前即有晚清“诗史”之誉。

近代变法先驱、晚清诗界革命巨子——客家先贤黄遵宪诗歌艺术探析

黄遵宪诗《赠梁任父同年》木刻

黄遵宪在短短的58年生涯中,游历日、英、法、意、比、美及新加坡等西方国家以及香港等共13个年头,亲身感受到到扑面而来的西方文化浪潮,他站在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高度上,理性地把握世界的潮流和中国的国情,积极主张维新变法,在维新变法失败后,他矢志不渝,始终坚信“滔滔江水日趋东,万法从新要大同”的革新之道。100多年过去了,今天我们缅怀这位客家先贤的远见卓识,仍然令人肃然起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