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美文欣赏 >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抱歉,这可能不是真实的历史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抱歉,这可能不是真实的历史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2-11 13:31:09
阅读:

01

项羽怎么死的?

司马迁的《史记》上明文记载:项王乃欲东渡乌江,穷途末路时,拒绝了乌江亭长的渡江提议,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头,余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

显然,《史记》说得很清楚,项羽在乌江边上自刎而死,死后还被汉将王翳等人分了尸。因为分尸不均,汉军内部还自相残杀,打了起来。丑态百出,白纸黑字,确着无误。

有趣的是,班固的《汉书 灌婴传》中对项羽身死之处记载为:婴以御史大夫将车骑别追项籍至东城,破之。所将卒五人,共斩项籍,皆赐爵列侯。

汉书上把项羽的折戟处定在东城,并且项羽根本没有自杀,而是被灌婴等人合力共斩。

如此说来,乌江自刎的西楚霸王项羽,所谓不肯过江东的美名,似乎有些名不副实。汉书和史记上对项羽身亡记载的大相径庭,暴露出一个信号——项羽死得未必体面。

而司马迁在《项羽本纪》的末尾,实际也通过评价,对项羽的身死之处透出一些端倪。

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寐而不自责,过矣。

司马迁的这句话,一是评价项羽靠武力征服天下,失败后仍不自责,为人过于自负,见了棺材都不落泪。二便引出了项羽的另一处身亡地——东城。可见,史记对项羽的记载是前后矛盾的。项羽乌江自刎,不可作为唯一真相。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抱歉,这可能不是真实的历史

02

那么,项羽到底是自杀还是他杀?死于东城还是乌江?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乌江和东城这两处地方的地理位置:

东城:今滁州市定远县大桥乡一带。

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抱歉,这可能不是真实的历史

按照史记的记载,项羽垓下被围后,率领八百骑兵趁夜突围。灌婴带五千士兵急追。等到项羽渡过淮河,身边的骑兵已剩一百多人。到了阴陵迷了路,问错路拐进了大泽。汉军杀来后,骑兵仅剩28人。项羽向东,又去了东城。再次被围后,项羽兵分四路突围。之后司马迁便笔锋一转把故事放到了,乌江边上。刚才还尸山血海,转眼项羽就跟乌江亭长聊起了天。

东城和乌江两地的距离即便是交通方便的现在,都要走一百多公里。项羽有名驹乌骓马就算了,他手下将领的速度怎么也那么快。一百多公里,竟什么都没有发生。眨眼的功夫,说到就到。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作为东城到乌江的必经之路全椒,鲜有传言和遗址。虽然各类地方史料、县志,都有东城到乌江路上项羽一日九战的记载,并且还把该地点命名为九斗山。但早在1985年全国文物大普查中,全椒文化局、文物局的工作者们寻遍全椒全境,不论山峦还是史料证明、民间传言,都没有一个关于九斗山的记载。因此,三年后,九斗山也就从官方考证史料里被划了出去。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抱歉,这可能不是真实的历史

03

从东城到乌江没有项羽的痕迹,相反从垓下、阴陵到东城,项羽却痕迹满满。(今为固镇、凤阳、定远、滁州南谯区、全椒、肥东、和县。)

凤阳县内项羽兵败垓下,为防御灌婴的追兵,短暂据守的土城墙遗址。至今仍叫霸王城。定远县内,虞姬墓、刘会桥(楚汉交战处),史料配上遗址,也都是项羽存在过的真实证据。

种种证据表明,项羽生命最后一刻的停留地,其实未过东城。乌江自刎的潇洒桥段不过是司马迁文艺情怀泛滥,故意写得一虚构故事。况且,《史记灌婴列传》中,司马迁便毫不避讳的指出:婴以御史大夫受诏将车骑别追项籍至东城,破之。所将卒五人共斩项籍,皆赐爵列侯。

《史记 灌婴列传》和《汉书 灌婴传》所载,几乎严丝合缝。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抱歉,这可能不是真实的历史

04

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一个字,混淆了现实。冯其庸先生在自己《项羽不死于乌江考》中,对欲东渡就大作解释。欲是意向性的话,是想要东渡乌江,而不是已经到了乌江。东既有距离感,又有方向性。表示,乌江在东城的东面。

这就好比,苏轼那首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想要乘风,但不意味着他已经乘风,否则哪会有琼楼玉宇太高,太冷的担心。

由此看,项羽死于东城要比死于乌江更符合实际。而他死得方式,自然也就不是乌江自刎了。是《史记灌婴传》《汉书灌婴传》记载的,将卒五人,共斩项籍。简而言之,项羽死于他杀,属于战死。

《史记》记载各路诸侯、帝王、大汉重臣的死亡方式、死亡时间的10个年表中,关于项羽的死亡方式一共有7处记载,用的都是诛、杀。压根没有自刎一说。这也从侧面证明了,项羽是战死。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抱歉,这可能不是真实的历史

05

中国历史上,能把一个人活成一支队伍的,项羽以外,从未有过第二人。其恐怖的单兵作战能力,近妖、近神。也没有一个人能以一个败将的身份,享受正史上帝王的待遇,以本纪的形式存世。且这人还足够年轻,终年30岁。

毋庸置疑,写《项羽本纪》的司马迁,毫不掩饰对项羽的欣赏。乌江自刎、不肯过江东的项羽,充满了浪漫的悲情英雄色彩。这可能是司马迁对项羽变相的讴歌。

中国的历史,一直是官修历史。政策的约束下,民间的历史,一般以小说演义、士人笔记、传说、民谣的方式存在。

官修历史往往没有小说演义流传广,接受度强。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官修历史真实度相较野史要高,离真相更近,更公平,资料更全。理性的真相会毁了好故事。快意恩仇、正邪立辨那种小说似得感性才最打动人。

三国演义里把刘氏集团写得类似天选之子,刘关张三人一出场,似乎能撼动地球。而实际上,根据三国志上看,刘氏集团是最弱的那个。罗贯中用小说的方式写三国历史。所以三国演义能改变人们对东汉末年历史的看法,曹操的大白脸被人演绎了一遍又一遍。三国志的真相、真君子周瑜却总被人遗忘。

司马迁是个大文学家,艺术家写历史,诗情画意的小动作太多。就像退休老干部打麻将,优越感作祟,老是希望把把和。 读者很尴尬,牌友很尴尬。

资料来源:计正山《项羽死亡之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