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美文欣赏 > 旋转的盛唐:甩得了水袖,舞得了宝剑

旋转的盛唐:甩得了水袖,舞得了宝剑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19-11-24 10:21:05
阅读:

盛世大唐,气吞万里,四方来朝。文化交流与碰撞,出口成诗,踏歌起舞。伴随着胡琴与羯鼓,不停地极速旋转,如同一朵朵牡丹绽放,绚烂出华彩乐章。

旋转的盛唐:甩得了水袖,舞得了宝剑

盛世饮茶,乱世饮酒,这在唐朝是说不通的。诗仙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无酒不欢。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路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北里之舞,靡靡之乐,祸国殃民。这在唐朝也是说不通的。诚然,激昂而快速的旋律令人振奋,缓慢而低迷的音乐令人困倦。然而,对于唐朝,只能用包罗万象来形容。整体上分为软舞、健舞。顾名思义,健舞多表现阳刚、古朴、雄健等厚重的舞蹈风格,而软舞多表现阴柔、委婉、闲雅等恬淡的舞蹈风格,其中,绿腰、惊鸿舞、胡旋舞……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旋转的盛唐:甩得了水袖,舞得了宝剑

唐诗是文化瑰宝,然而,提起唐朝,不要只记起诗歌,想想唐诗里的盛世美颜:“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想想舞者柔美的身体语言:“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袅袅秋烟里。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

旋转的盛唐:甩得了水袖,舞得了宝剑

软舞 健舞

霓裳羽衣舞

唐朝的舞蹈家,当首推杨贵妃。杨贵妃最擅长的舞蹈,有两种,一是霓裳羽衣舞,一是胡旋舞。

旋转的盛唐:甩得了水袖,舞得了宝剑

霓裳羽衣舞又称霓裳羽衣曲,是一种唐代的宫廷乐舞。它的作者可不简单,是玄宗皇帝。霓裳羽衣舞,仙气十足,传说是唐玄宗与罗公远同游月宫,见到了仙女数百人,然后从仙女那里学来的。当然,更为靠谱的说法是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婆罗门舞蹈上改编而成。

“霓裳羽衣舞”是软舞的一种,舞者要身穿云霞般的披肩和霓虹一般的裙裾,头戴金步摇,项围金项链,周身佩饰珠玉。正所谓“贵妃婉转侍君侧,体弱不胜珠翠繁。冬雪飘摇锦袍暖,春风浩荡霓裳翻。

旋转的盛唐:甩得了水袖,舞得了宝剑

仙女出场,一开始不能太过热情。早期表演霓裳羽衣舞,舞者只有一人,身着羽衣,头戴红冠,略施粉黛,在散序中悠然出场,但是却不起舞。等到中序起才翩然起舞,主要以旋转为主,加之以小垂手的表演方式,后随着音节的变化而变化,当乐曲大体进入快板的时候,舞者也紧跟节奏,将整个表演推向高潮,后来随着曲子节奏的变缓而变缓,最后像鸾鸟一样收回翅膀,鹤啸一声结束全舞。

后来,唐玄宗生日的时候,霓裳羽衣舞得人数就比较多,服饰也有所不同,身穿孔雀翠衣,配以七宝璎珞,头型变成了九骑仙髻。采用中国传统舞蹈 “小垂手”的优美舞法,融汇西方舞蹈的旋转技巧,采用和谐的音乐与之匹配,宛如人间仙境。

旋转的盛唐:甩得了水袖,舞得了宝剑

胡旋舞

根据目前的史籍分析与考证,唐代最为出名的健舞主要有胡旋、剑器、柁枝和浑脱。胡旋舞是从西域的康国所传入的,一种有着很强的异域哈萨克特色的舞蹈。胡旋舞讲究急转如风,刚劲有力,身体的韵律合乐音的节奏而动,四肢的体态与手跟着鼓点,旋转之速由慢而快,“势若羊角之旋,施之以绯袄,则若流星之静舞,碧波之海涛”。

旋转的盛唐:甩得了水袖,舞得了宝剑

白居易曾经在《胡旋女》中写道:中有太真外禄山,二人最道能胡旋。禄山胡旋迷君眼,兵过黄河疑未反。在电影《妖猫传》中,就有唐玄宗击羯鼓,安禄山跳舞的情景。要说杨贵妃跳舞,那是无话可说,虽说环肥燕瘦,想必也胖不到哪里去。

旋转的盛唐:甩得了水袖,舞得了宝剑

安禄山,可是350斤的大胖子。“晚年益肥,腹垂过膝,自秤得三百五十斤”。这还能像风一样转起来吗?恐怕是个龙卷风。根据学者沈睿文的说法:

这个问题可能要把身高一并放进去考虑。文献里没有提到安禄山身高的数据,我们只能做一些推测。安禄山是粟特人,属于欧罗巴人种,身材一般会比较高大。如果训练得当,身材尽管高大,跳胡旋舞应该也可以旋转起来。在现实中我们也能看到这样的人。不过,是否真的有350斤重,这里面也许有所夸大。

安史之乱后唐朝知识界反思初唐胡风、胡化的作品来看,胡旋舞成为其中的一个代表性符号。……

我们可以注意到胡旋舞的场合一般有以下几个元素:1.跳胡旋舞的舞者;2.有伎乐的伴奏;3.有酒器;4.有灯烛。当然,还有观舞者,这一般就是指墓主人了。胡旋舞多是在晚上观看的,这与唐诗里的记载可相印证。比如,李端《胡腾儿》云:“醉却东倾又西倒,双靴柔弱满灯前。”刘言史《王中丞宅夜观舞胡腾》:“乱腾新毯雪朱毛,傍拂轻花下红烛。酒阑舞罢丝管绝,木槿花西见残月。”该诗的题目即点明夜观胡腾舞,诗中又有“红烛” “残月”,可证当时胡腾舞表演多在夜晚。

如此看来,安禄山跳胡旋舞是非常有可能的。在俄罗斯版本的《十二怒汉》中,一个身材矮小偏胖的医生,表演起高加索刀舞也是灵活自如。非常有战斗民族的英勇风貌。恐怕我们不能说唐朝人胖,唐朝人是壮。是一种有别于肥胖和懒惰的能够快速旋转充满活力的盛唐气象。

旋转的盛唐:甩得了水袖,舞得了宝剑

还是来看看跳胡旋舞的女人,胡旋女所穿为宽摆长裙,头戴饰品,长袖摆,旋舞起来时,身如飘雪飞如,龟兹壁画中有大量的旋转舞女形象,那种两脚足尖交叉、左手叉腰、右、手擎起。全身彩带飘逸,裙摆旋为弧形,这正是旋转的瞬间姿态,以造成“回风乱舞当空霰”的效果。

旋转的盛唐:甩得了水袖,舞得了宝剑

“柔软依身着飘带,徘徊绕指同环钏” “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都是强调急速旋转这一“胡旋”特征。在现存的龟兹壁画中有大量的旋转舞女形象,那种两脚足尖交叉、左手叉腰、右、手擎起。全身彩带飘逸,裙摆旋为弧形,这正是旋转的瞬间姿态。

剑器舞

剑器舞是从民间的武术发展来的,这种舞蹈的舞姿非常雄健英武。剑舞是民间强身健体的重要的运动形式,也是民间重要的娱乐活动之一,是健舞的典型舞种。相比之下,南朝的舞蹈真是过于小家子气和缠绵悱恻。南朝梁吴均的《小垂手》云:

舞女出西秦,蹑影舞阳春。且复小垂手,广袖拂红尘。折腰应两笛,顿足转双巾。蛾眉与曼脸,见此空愁人。

旋转的盛唐:甩得了水袖,舞得了宝剑

唐朝很多文人雅士不仅仅在文学领域有很高的造诣,而且更多地还是仗义行侠的豪爽人士。比如,李白不仅仅是能吟诵“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的儒生,还是“醉来脱宝剑,旅憩高堂眠”的剑侠

开元盛世,剑舞的最好的当属公孙大娘莫属。她的舞姿惊动天下,矫健的身影和雷厉风行的姿态让观者如痴如醉。通过肢体动作与剑的英气的结合,表现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受到文人雅士的推崇。可惜,世事浮云,以公孙娘子盛唐第一的技艺,最终结局却是流落江湖,寂寞而终。正如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诗曰: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旋转的盛唐:甩得了水袖,舞得了宝剑

绿腰、柘枝

绿腰是女子独舞,是中国传统舞蹈的典型类型。绿腰的舞者身着长袖舞服,姿势宛若游龙,飞袂拂过似乎能够带来云雨。其实这是与古代的祈雨仪式相关联。虽然是软舞,但《绿腰》并不是纯粹地由阴柔的舞蹈动作组成,伴随着音乐节奏的不断变化,舞者的动作急徐相杂,扣人心弦,与中国传统哲学“和” “中庸”的思想相协合拍。

旋转的盛唐:甩得了水袖,舞得了宝剑

唐代诗人李群玉《长沙九日登东楼观舞》对该舞进行了详尽的描述,诗曰:

南国有佳人,轻盈绿腰舞。华筵九秋暮,飞袂拂云雨。翩如兰苕翠,婉如游龙举。越艳罢前溪,吴姬停白纻。慢态不能穷,繁姿曲向终。低回莲破浪,凌乱雪萦风。坠珥时流盻,修裾欲溯空。唯愁捉不住,飞去逐惊鸿。

旋转的盛唐:甩得了水袖,舞得了宝剑

至于柘枝舞,也是来自西域。像其他西域舞蹈一样,柘枝舞也是一种奔放活泼的舞蹈形式。在诗人刘禹锡的笔下我们得知,这有些像踢踏舞。舞者妆容非精致,舞态奢华,本来懒散的发髻也改梳为精致的鸾凤发髻,伴随着鼓点舞动柔软的腰肢,急切的舞步让舞者的汗水打湿了身上的罗衣:

柘枝本出楚王家,玉面添娇舞态奢。松鬓改梳鸾凤髻,新衫别织斗鸡纱。鼓催残拍腰身软,汗透罗衣雨点花。画筵曲罢辞归去,便随王母上烟霞。

铅华逝去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绚烂至极,归于平淡。一场安史之乱把大唐帝国的整个天下闹得风尘四起、天昏地黑。唐玄宗当年亲自挑选、亲自培养的成千上万的梨园弟子、歌舞人材,也在这一场浩劫中烟消云散,剩下寥寥数人……

旋转的盛唐:甩得了水袖,舞得了宝剑

回想盛唐,包容开放,西域宗教(如景教、祆教)、服饰 (如胡服翻领窄袖)、饮食 (如胡饼、烧饼)、绘画、歌舞、音乐及乐器等一起传入长安,兼收并蓄,百花齐放。总是好过清歌于漏屋之中,痛饮于焚屋之下。

旋转的盛唐:甩得了水袖,舞得了宝剑

美学家罗兰•巴尔特在其《符号原理》中指出:“舞蹈是由已被看过千万遍的仪式化姿势组成。”有些舞蹈,具有祭祀的意义,有些舞蹈,是对自然界中动物的模拟。靡靡之音不可追,步履铿锵才有盛世荣光。杨贵妃的霓裳,安禄山的胡旋,公孙大娘的舞剑……不管苗条与否,都能转起圈圈,不管男人女人,都有踏歌起舞的强健。盛世不再,舞蹈的精神还在,不妨一跃而起,舒展腰肢,自由旋转。抖擞抖擞精神,给自己一个自信的欢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