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佳句赏析 > 关于《论语》,我还欠你五个解释

关于《论语》,我还欠你五个解释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10-10 14:57:52
阅读:
关于《论语》,我还欠你五个解释

还记得周二那篇“《论语》最具争议的10句话”吗?上篇未完待续,我还欠你五句,余下全文奉上。

6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八佾篇3·12》

祭祀时有如受祭者真的存在。祭鬼神时有如鬼神真的存在。孔子说:“我不赞成那种祭祀时有如不祭祀的态度。”

关于《论语》,我还欠你五个解释

有人将孔子的话断为“吾不与祭,如不祭”,意思是:我没有参与祭祀,就好像没有真正祭祀一样。这样的理解是不对的。

祭祀的对象是祖先与神明,合称鬼神。鬼神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他们的作用却不可否定,这是古人祭祀的前提。为了显示这种作用,行祭者必须斋戒,以求专心与诚意,行祭时更要虔诚恭敬,这才是“如”字之意。

唐代的韩愈说得好,孔子这是在“讥祭如不祭”者。当时显然有许多人“祭如不祭”,即祭祀时毫不庄重,这当然应该受到批判。

孔子祭祀时非常虔诚严肃,好像鬼神就在面前一样。这句话是说,他不欣赏那种“祭如不祭”的态度。

7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述而篇7·2》

孔子说:“默默存思所见所闻,认真学习而不厌烦,教导别人而不倦怠,做到这些,其他一切与我有何关系呢?”

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子罕篇·第十六章》

孔子说:“在外服侍有公卿身份的人,回家侍奉长辈亲人,为人承办丧事不敢不尽力而为,不因为喝酒而造成任何困扰,做到这些,其他一切与我有何关系呢?”

关于《论语》,我还欠你五个解释

这两段话在结束时都有“何有于我哉?”一语,但历来的解法颇有差异,使其意义变得模糊了。

对此语的解法有三:一是我做到了哪一点呢?(这种解法太过谦虚而不符实情);二是这几点对我有何困难呢?(这种解法稍嫌骄傲,不像孔子的语气);三是这几点我做到了多少?(这种解法有自我期许之意,比较合理)。

但是,正确的解法是:孔子特别提及日常生活的四事及三事,意思是他做到了这些,则其他一切(如富贵荣华、名利权位)“与我有何关系呢?”

正如古人在《击壤歌》所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我尽好我的本分,帝王的威权又与我何干?

孔子提到的这七件事都是职责所在或做人的基本修养。这告诉我们:人要学会脚踏实地生活,不要好高骛远。做到这些,其他一切与我有何关系呢?

8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述而篇7·7》

孔子说:“从十五岁以上的人,我是没有不教导的。”

关于《论语》,我还欠你五个解释

一般来说,这段话有几种解释,我对此抱有怀疑态度。

第一种最原始:自己带着十束肉干来找我的,我没有不教的。这句翻译后人最常采用,但逻辑上有问题。

首先《乡党篇10·8》中记载孔子“沽酒市脯,不食”,也就是不吃买来的酒与肉干,因为孔子很注意养生,外面买来的食物来路不明,不能随便乱吃。如果有学生送来肉干,难道孔子会问“是你家人做的还是买的”吗?显然不可能。

其次,孔子弟子三千,一人十束,就有三万束肉干,这样的吃法恐怕会得胃癌的。再次,说“自己带十束肉干来找我”,显得孔子高高在上,这合理吗?

第二种是南怀瑾先生的解释:自己束带修饰、服装整齐,跑来找我的我都教。

事实上,束带修饰是汉代的礼节,孔子春秋时代“行束脩”不可能是这个意思。假如采取这种解释,那“以上”的“上”又代表什么呢?是说孔子高高在上吗?

其实,以上两种解释都把“自”当做“自己”,本身就是错误的。我认为,此处应解释为“从”。在《论语》中“自”有两种用法,共出现了二十次,十次当做“从”讲,如“有朋自远方来”,“自”就是“从”的意思。

“自”当做“自己”讲时也出现了十次,但是一定是作为一个反身动词的主词。譬如,“自道”、“躬自厚”等。反身动词的“自”的受词就是“我自己,主词后面不能另有受词。“自行束脩以上”就是主词后面又有受词,这不合《论语》的文法。

古代的贵族子弟十五岁进大学时,要带着“束脩”——十条干肉,给老师。后来就用“行束脩”代表年龄(十五岁)。这是古代很常见的用法。所以这句话的解释应为:从十五岁以上的,我没有不教的。

古时候平民子弟十五岁之前有乡学,但是十五岁之后就没有地方学习了,只能子承父业。而孔子打破当时只有贵族子弟才能继续升学的限制,开启了平民教育。这段话足以证明孔子的有教无类,它侧重的不是学生的态度,而是孔子身为老师的心愿。

9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篇12·1》

颜渊请教如何行仁。孔子说:“能够自己做主去实践礼的要求,就是人生正途。不论任何时候,只要能够自己做主去实践礼的要求,天下人都会肯定你是走在人生正途上。走上人生正途是完全靠自己的,难道还能靠别人吗?”

关于《论语》,我还欠你五个解释

“克己复礼为仁”,这句话的解释历来有分歧。一般的翻译是“克制自己的欲望,然后去遵守礼的规范,就是行仁”。这个译法有很大的问题。如果把克己复礼分开,那么“仁”和“己”有没有关系呢?

要“克己”,代表自己是坏的;要“复礼”,代表礼是好的。如果这就是“仁”,说明孔子的思想根本就没有任何创造性。因为礼是周公之礼,不是孔子发明的。如果只要把古代的礼掌握住就可以了,何必多此一举谈“仁”呢?

另一种解释是: “克”是“修”,“克己”就是“修身”,或说是“约身”,“复”是实践。这种解释还是不妥当。这句话是孔子思想的关键,如果分成两半,就变成一个难题,代表人性是恶的,本身有问题,所以需要克己或约束。这与孔子人性向善的观点,显然不一致。

我认为“克己复礼”不能分成两段来说,而应一气呵成,否则“己”与“礼”互相对立,难免沦为性恶说,或认为礼是外加于人的观点。应该把“克”解释为“能够”,这种译法在古代也是有根据的,如《大学》中的“克明俊德”,意即“能够”昭明你那高尚的德行。

并且,“为仁由己”和“克己复礼”在同一句话中出现,两者不可能存在矛盾。假如说“克己复礼”是克制自己,那么“为仁由己”的“己”不是有问题的“己”吗?前面说要“克制”,后面说要“顺着”,岂不是互相矛盾?

这么一来,“克己复礼”的意思是:人应该自觉而自愿,自主而自动,去实践礼的要求。

10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yuàn)之则怨。”

——《阳货篇17·25》

孔子说:“只有女子与小人是难以共处的,与他们亲近,他们就无礼,对他们疏远,他们就抱怨。”

关于《论语》,我还欠你五个解释

这句话让孔子饱受质疑,有人就认为中国人对于女性的看法有偏差,是受儒家的影响。但这样就曲解了孔子本来的意思。

人说话有两种可能,第一是叙述事实,第二是表达立场。我认为孔子说这段话只是叙述他所看到的客观事实,而不是表达他的立场。

古代女子没有与男子平等的受教育机会,经济上也不能独立,所以心胸与视野受到很大的限制。“孔子所说的是当时的实情,只是在今日看来,已经不再适用了,女性也不再受歧视。

孔子这句话真正批评的,是一类人,无论男女,别人对自己好一点,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别人对自己差一点,就不免抱怨。

“以孔子为师,与孔子为友”,这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的,也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事情之一。

图片 | 蔡志忠

关于《论语》,我还欠你五个解释

有同学留言给小编说:“《论语》有争议的话哪能只有这十句?小编一定是因为篇幅有限,私藏了不少。”呀!这个小心思都被猜出来了!没错,看到大家的留言,小编确实发现有遗珠之憾。不过经典本来就应该常读常新,小编会认真整理大家的留言,敬请期待后续文章。

留言里虽然没有全对的同学,但是答案最接近的三位朋友还是会获得傅老师的签名书。

根据留言的时间顺序,这三位获得傅老师亲笔签名的《傅佩荣译解论语》的同学分别是:文姝、冰封的火焰、文化传承干开腾。

恭喜三位同学,烦请在留言区注明收件地址和联系方式,方便书籍的寄出。

上一期内容回看:

点击阅读原文,订阅《论语三百讲》,读懂孔子与《论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