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佳句赏析 > 细品聊斋:《考城隍》简单的十六个字,高度概括了蒲松龄为官才能

细品聊斋:《考城隍》简单的十六个字,高度概括了蒲松龄为官才能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19-12-04 05:46:18
阅读:

中国的科举制度从隋文帝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皇帝为止,在历史上经历了1300多年,是各个朝代选拔人才官员的主要渠道,这项制度也让很多清贫之士能够步入仕途。

到了明清时期,科举制度逐渐被僵化,又被称为“八股文”,弊端越来越多,虽然清朝对科场舞弊处分也很严厉,但是由于科举制度本身的弊病,科场舞弊越演越烈,便导致了《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等仕子,对科举制度产生心灰意冷的态度。

细品聊斋:《考城隍》简单的十六个字,高度概括了蒲松龄为官才能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首篇文章便是《考城隍》,虽然文章中写的是参加城隍的考试,但是文章却写了两层含义,一种含义对科举制度进行了抨击,另一种含义又对古代的孝道进行了称赞,那么蒲松龄用了哪十六个字,便体现了他为官的才能呢?让我们看看《考城隍》这篇文章:

蒲松龄姐夫的祖父名字叫做宋焘,是本县秀才,某日,他因病躺在床上,忧惚中看见有个官吏牵着一匹前额长白毛的马,手里拿着官府的文告过来对他说:“请你前去参加考试。”宋焘说:“主考官还没到,为何要考试?”那官吏并不言语,只是催促他快快动身,宋老先生只好勉强拖着病体乘马随那官吏而去。

细品聊斋:《考城隍》简单的十六个字,高度概括了蒲松龄为官才能

《聊斋志异》

他感到脚下的道路非常生疏,转眼间便到了一座城堡前,看上去好像是帝王的都城。一会儿工夫他们便进入官府,只见房舍十分壮丽豪华,上面坐着十多个官员,却不知是什么身份的人,其中只有关帝爷还认识。

屋檐下摆着小桌和墩子各两个。在他之前,有一个秀才已坐在一端,宋老先生便换着他坐在旁边。小桌上放着笔和纸,很快试题纸传下来,展开一看,见上面写着八个字:“一人二人,有心无心。”两人很快把文章写成,呈到殿上。宋老先生文中有这样两句:“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殿上众神传阅之后,称赞不已。众神召宋老先生上殿说:“河南缺一个城隍神,你可去任此职。”宋老先生这才醒悟过来,感激涕零地叩头相谢道:“承蒙恩赐任命,怎敢推辞。只是家里有七十二岁老母,无人奉养。我请求侍奉老母送终后,再听从任命。”

细品聊斋:《考城隍》简单的十六个字,高度概括了蒲松龄为官才能

《聊斋志异》

上面有位像帝王模样的人立即令人查看他母亲的寿数,一位留着长胡须的官吏翻开表册查阅一遍说:“还有九年阳寿。”正当大家踌躇间,关帝说:“不妨让张先生暂且代职九年,到时让他接任。”然后又对宋老先生说:“本应立即赴任,今念及你的一片仁义孝敬之心,可批准九年假期,到时候再召你赴任此职。”随即又勉励了那位秀才几句,二人垂首叩拜一齐退下。

那位秀才握着宋老先生的手,一直送到郊外。他自我介绍说是长山县张某。临别时又作诗相赠,具体内容全忘了,其中仅“有花有酒春常在,无烛无灯夜自明”两句记下了。宋老先生骑上马告别张某而去。等回到家里时,豁然如梦初醒。这时,他已死去三天了。老母亲听见棺材里有呻吟声,赶忙将他扶出来。

过了大半天,他才能说话。家里派人到长山县一带去打听,果然有张某此人,便在这天死去了。后来过了九年,宋母果真去世。等到为老母办完丧事以后,宋老先生沐浴更衣,进房安然而死。他岳父家住在县城西门内,这天忽然见宋老先生乘坐雕饰华丽的马车,并有众多随从陪同而来,登堂拜别。大家都很惊疑,却不知道他已经成了神仙。当岳父家的人奔走乡里去询问时,宋老先生已经去世了。宋老先生有自记小传,可惜经过丧乱以后失传了,这里所记不过是个大略罢了。

细品聊斋:《考城隍》简单的十六个字,高度概括了蒲松龄为官才能

《聊斋志异》

文章中经典之句: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是蒲松龄对善恶的后果作具体分析,然后赏罚分明,论功行赏。这是做官的基本条件。这两句,既表明了宋焘具备了当官的必要条件,有赏罚分明的才干,蒲松龄用宋焘之口,将自己久试不第心中的郁结进行了倾诉,同时又对满清朝廷善恶不分,黑白不明的科举制度进行了抨击。

文章中对“孝道”进行了称赞,宋焘以孝敬母亲为由,恳求在母亲百年之后再赴任,因此而感动了神仙,准许他还魂为母亲尽孝,反映了蒲松龄对孝道的重视。尤其是对当时那些官迷心窍,不要仁孝的人,强有力地进行批判。

细品聊斋:《考城隍》简单的十六个字,高度概括了蒲松龄为官才能

《聊斋志异》

智囊全集》中有一位申屠蟠,生于汉朝末年,当时汝南范滂等人非议朝政,很多的太学生都争相模仿,申屠蟠认为:“从前战国时代,文人在一起议政,各国国王争相作扫除异己的先驱,终有了焚书坑儒的大祸,现今看来也要有祸了。”于是他自己销声匿迹,躲到汉梁芒砀山之间,过了两年,范滂等人果然因“诽谤朝廷”而惹祸,有的被处死,有的受刑,只有申屠蟠保全了性命。《智囊全集》把他列为了“明智部”,能把智慧之明用于天下朝廷的大事上,这便是智慧很高的善用了。

《考城隍》这篇文章是对孝道的称赞,却也是对科举制度的抱怨,然而对于满清王朝的统治黑暗,科举制度的僵化,蒲松龄能够选择远离政治漩涡,遵循教育育人的理念,和申屠蟠一样的效果,他何尝不是明智之人。文章中“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的意思:有的人故意去做好事,虽然是做了好事,但不应该给他奖励;有的人不是故意做坏事,虽然做了坏事,也可以不处罚他。这短短的十六个字,正是蒲松龄对为官之道的认识,也高度概括了他为官的才能。

细品聊斋:《考城隍》简单的十六个字,高度概括了蒲松龄为官才能

《聊斋志异》

各位看官,大家如有异议,请在评论区留言赐教,谢谢!

参考资料《聊斋志异》、《智囊全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