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佳句赏析 >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鉴赏题汇总复习,九年级可参考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鉴赏题汇总复习,九年级可参考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19-12-02 15:21:23
阅读:

七年级下册古诗鉴赏题专练

一、《竹里馆 》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诗歌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这种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

2、“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说说“独”字好在哪里?

3.诗歌后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景象?

4.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5. 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 请你发挥想象和联想,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

6.探究“竹”这一艺术形象在诗歌中的作用。

二、《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2.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

3.朗读前两句,你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哪一个词,为什么?

4.诗中的“闻折柳”是什么意思?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5.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6.关于本诗的“诗眼”,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玉笛 B.春风 C.折柳 D.此夜

7.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暗飞声”的“暗”字,包含了不知此笛为何人所吹、从何处而来的意思,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B.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

C.此诗着重在以诗人的感情变化,来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烘托玉笛声的艺术魅力。

D.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诗人闻笛后的孤寂心情和乡思之切。

8.诗歌首句中的“暗”字有何妙处?全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三、《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凭君传语报平安”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4.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

5. “双袖龙钟泪不干”中的“龙钟”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有何表达效果?

6. 有同学在赏析这首诗歌时将第三句理解为“立刻就会相见了,用不着再写信了”。你觉得这种理解正确吗?为什么? 从诗歌赏析的角度看,那位同学的理解跟整首诗还有哪些方面不相符?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鉴赏题汇总复习,九年级可参考

四、《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本诗运用拟人手法有何妙处?

2、本诗的主旨有人认为是劝人珍惜光阴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3一、二句写出了晚春景致怎样的特点?

4诗的三、四两句意蕴深刻,为历代传诵。请对这两句诗作赏析。

5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6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7.这首诗的语言特点?请分析---运用拟人手法,语言活泼生动有趣。

8.历来人们对“杨花榆荚无才思”一句的理解颇有争议,请你结合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谈一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9.诗人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晚春景色?

10.诗人用什么手法来写晚春景物?取得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11.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12.《晚春》是韩愈诗中颇富情趣的小品,人们对诗意的理解诸说不一。有人认为蕴含了某些生活哲理,请列举两点并说明理由。

五、《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请从“古人”和“悠悠”中选择一个进行解释。

2、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3、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诗人通过书写 的感慨,抒发了 的思想感情。

4、“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5、“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什么人?

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7、这首诗在遣词造句上没什么特殊之处,千百年来却一直不减它动人的力量。试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并分析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

六、《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本诗作者杜甫是_______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反映现实著称,因此文学界称他的诗为“_______”。

2.题目《望岳》中“岳”指的是_______,诗中的“_______”是它的另一称呼。

3.下列对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以“望”字贯穿始终,有“远望”,也有“近望”“仰望”。

B.“齐鲁青未了”一句写出了齐鲁大地尚未返青、没有进入春天时的景象。

C.“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山的雄险奇崛,山南山北判若晨昏。

D.诗歌表达了诗人不因挫折而气馁的蓬勃向上的心胸意气和豪情壮志。

4.“决眦入归鸟”一句中“入”字非常传神,试做简要分析。

5.“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突出了泰山什么特点?

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请说说你的理解。)

7. 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8. 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此句写近望所见,未了,有绵绵不尽之意。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秀美,用是虚笔,下句写泰山的高大,是实写。

C、“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

D、诗人由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鉴赏题汇总复习,九年级可参考

七、《登飞来峰》

王安石

1、对《登飞来峰》赏析有误的是( )

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出了飞来峰塔之高,后两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

B.这首诗前两句的意思是:我登上飞来峰顶寻找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在那里可以看到日出。

C.这首诗的后两句表面看是写自然现象,实际暗指社会现象。这里表示自己站得高,看得远,不怕阻挠。

D.作者善于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借景抒怀,表明自己不畏艰难,对前途充满信心。

2、下列各句中的“寻”与“飞来山上千寻塔”中“寻”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句是( )

A.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B.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C.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D.掘地深逾寻丈。

3、对《登飞来峰》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出了飞来峰塔之高,后两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

B.这首诗前两句的意思是:我等上飞来峰顶寻找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在那里可以看到日出。

C.诗人没有记叙登山的过程,也没有描绘山中的美景,而是一开始就把自己置于千寻塔的最高层,抒写当时心中的感受。

D.作者善于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借景抒怀,表明自己不畏艰难,对前途充满信心。

4、阅读王安石《登飞来峰》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

A、首句紧扣诗题下笔,点明了地点,并用“千寻”二字言其高。

B、第二句通过听说鸡鸣时,在塔上可见到旭日东升的具体描写,进一步突出飞来山上“千寻塔”之高。

C、在前两句铺垫的基础上,诗人自然地流露出,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眼光,只是因为身在最高层的深刻哲理。

D、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人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从抽象的情境中自然提炼出深奥的哲理。

5、对《登飞来峰》赏析有误的是( )

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侧重抒怀说理,后两句侧重写景。

B.“千寻塔”的“寻”是寻找的意思,作者登上飞来峰多次寻找传说中的塔,因为在那里“闻说鸡鸣见日升”。

C.“不畏浮云遮望眼”中的“浮云”常被用来比喻谗佞小人或其它消极事物。

D.最后两句暗含的哲理是:站得高看得远;正因为诗人站在朝廷的高位上,所以他无所畏惧。

6、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7、对全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

A、首句紧扣诗题点名地点。“千寻”二字言其极高,其意为在飞来山上有一座千寻高塔。

B、第二句通过具体描写突出飞来山上“千寻塔”之高,其意为听说千寻塔上可见到旭日冉冉升起。

C、第三、四句以一、二句的铺垫为基础,引出全诗主旨,是前两句的内容的升华。

D、末两句意为观赏景物站在最高处,就不怕浮云遮住视野,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8.诗歌写景部分中运用虚写的一句是:

9.请根据诗歌的创作背景,分析诗歌第三、四句所包含的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祜二年(公元1050年)夏,他在浙江鄞县任知县期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正值壮年,抱负不凡。

八、《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请说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蕴含的人生哲理。

3.下面对本诗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首联写农家拿鸡和鱼招待客人,“足”字可见其热情好客。

B.颈联中的“春社”和鲁迅笔下的“社戏”一样,都是一种庆祝活动,表达了农民丰收后的喜悦。

C.“拄杖”说明诗人已年迈,加之去职回乡后的郁闷,所以诗人不愿乘月叩门叨扰人。

D.这首诗记叙村行沿途风光,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九、《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请找出诗中直抒胸臆的一个短语:_______。

2.诗歌的前两句包含了两种情绪,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3.请简要说说诗中“落红”有着怎样的特点,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乡时的复杂心情:既有___________,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_________________。

5. 请你谈谈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志?

6.选出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

A.“浩荡”,“浩浩荡荡”之意,表明诗人与官场决裂的气势。“吟鞭东指即天涯”是说当自己出了北京城门,便从此与朝廷隔绝,也就如远至天涯。

B.“落红”比喻辞官归隐的自己,表现一种不甘自弃、继续奋斗的精神,这句表明诗人要在退出官场后仍然为国家、为民族贡献自己的一切。

C.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即景抒情。

D.前两句写离京南归时的情形,失落与惆怅之情溢于言表。后两句笔锋陡转,以落红化泥护花作比,形象生动而含蕴沉着。

7. 诗歌首句用“浩荡”来修饰“离愁”,用“ 白日斜 ”来烘托映衬“离愁”,可见诗人辞官南归的心情是 。

8.诗歌前两句既有离别的忧伤,又有回归的喜悦,在无限感慨中表现豪放洒脱的气概;后两句则运用了 的修辞,表达了作者 的高贵品质。

9.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这首诗的精华所在。请自选一个角度(或语言、或诗意、或情感、或哲理)写一段鉴赏性文字。(40字以内)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鉴赏题汇总复习,九年级可参考

十、《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请描述“烟笼寒水月笼沙”所呈现的画面。

2.“夜泊秦淮近酒家”在全诗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3.点明全诗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 ,_______ 。

4.请简析“烟笼寒水月笼沙”中“笼”和“寒”的妙处。

5.“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的“犹”字,体现了作者对商女唱《后庭花》一事的什么态度?请做简要分析。

6. 首句描写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的什么特点?

7.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8. 诗中的弦外之音是什么?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9. 请简述最后一句的《后庭花》的相关典故,并分析作者指责商女的用意。

10.下面是对杜牧《泊秦淮》的有关分析,把不正确的一项的序号勾选出来。

(1)、A.首句表现了一种空寂冷愁的情调,隐含着诗人的吊古伤今的特殊感受。

B.次句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还让读者看到了灯红酒绿、顾客颠狂暴饮的“酒家”。

C.“商女不知亡国恨”一句从字面上看是批评歌女,实际上是批评的是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的颓靡世风,沉溺于歌舞升平、不理朝政的上层统治者。

D.这首诗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内容深厚,感情深沉。

(2)A.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写景,连用“笼”的叠字说出夜色的迷茫,叙事把“近酒家”放在句末,为下句的“商女”作了暗示。

B.诗中描绘了秦淮迷朦清寂的寒江夜色图,寄寓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C.诗人写商女热衷于歌唱《后庭花》之类的靡靡之音,既批评了她的幼稚无知,又抒发了自己忧时伤世的感慨。

D.全诗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语言简练,活用典故,是唐诗绝句中的优秀之作 。

(3)、A.诗歌表达了诗人目见灯红酒绿,耳闻靡靡之音之后,对统治者荒淫腐败的愤慨。

B.诗人在诗歌中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南朝统治者。

C.诗人描写秦淮河的特殊环境,是为了后两句铺势,也是“触景生情”。

D.结尾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也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忧虑。

(4)A、第一句互文见义,“烟”和“月”既“笼寒水”又“笼沙”,两个“笼”字连用,将四种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冷清的景象。

B、从第二句中“夜”字可知时间,“泊”字告之诗人是乘船而来停在此处,“秦淮”“近酒家”五字晓知秦淮河畔为灯红酒绿之地。

C、第三句批评歌女纵情声色,醉生梦死,沉湎于歌舞升平,不知国之将亡而唱亡国之音,诗人耳闻目睹,心中激起无限的忧愤。

D、第四句里一个“犹”字意味极其深长,令人发历史的联想,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5)A.首句贴切传神地勾画出淮河两岸朦胧泛清的景象.

B. “秦淮”“近酒家”五字,可知秦淮河畔为灯红酒绿之地.

C.本诗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D.诗人的本意是在批评商女唱这首亡国之音.

(6)A.首句写景,二句叙事、写景连用。把“近酒家”放在句末,为下句“商女”、“亡国恨”、“犹唱后庭花”作铺垫。

B.诗中描绘秦淮迷蒙冷清的寒江夜色,寄寓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C.全诗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愁,语言清新洗炼,化用典故,是唐诗绝句中的优秀诗篇。

D.商女热衷歌唱《玉树后庭花》靡靡之音,诗人既批判了她的幼稚无知,又抒发了自己忧时伤世之感慨。

(7)A.首句两个“笼”字将烟、水、月、沙四者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描写了一幅朦胧的水色夜景,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气氛。

B.第二句承上启下,网络全篇。“夜泊秦淮”为上一句的景色点出时间、地点,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也照应了诗题;“近酒家”又引出“商女”、“亡国恨”、“后庭花”。

C.“商女不知亡国恨”,乃是一种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些达官贵人。“隔江犹唱”的“江”是指长江。

D.本诗表达诗人对国事怀抱隐忧,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的写照。

十一、《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可怜”的意思是什么?“可怜”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说说“可怜”一词的表达效果。)

2.这首诗在行文结构方面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的赏析。

3.贾谊得到皇帝的赏识,作者对此持何态度?

4.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5.这首诗中,诗人选取了哪些情节作为这首诗的题材?

6.诗中,“虚前席”生动描绘了孝文帝怎样的情状?

7.简要评析这首诗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

十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1.“赚得行人错喜欢”一句,有的版本作“赚得行人空喜欢”,“错”与“空”哪一 个字更恰切?请说明理由。

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感悟?请简要说明。

3.末句的“放过”和“拦”用得精彩,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4.本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是怎样来表现这个深刻哲理的?

5.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本诗虚实结合手法的运用。

6.这首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生活哲理?又是怎样表达的呢?

十三、《约客》

南宋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诗歌的前两句都运用了叠字,请从内容方面谈一谈叠字运用的作用。

2.“闲敲棋子落灯花”是一处精彩的细节描写,请你进一步发挥想象,描绘主人公当时的动作、神情和心理。

3.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4.诗中主人公当时是什么心情?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

5.“闲敲棋子落灯花”中“敲”字用得好,请简述理由。

6.诗歌前两句写的是什么季节?烘托出什么样的氛围?

7.对“黄梅时节”所表明的时令,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早春     B.暮春     C.夏季     D.秋季

8.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品味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前两句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以“热闹”的环境来反衬雨夜的“寂静”。

B.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闲适、散淡、喜悦的心情。

C.第三句点题,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之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了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9.用自己的话描述本诗优美的意境。

10.末句中的“闲”字能否改为“忙”字?为什么?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鉴赏题汇总复习,九年级可参考

搜题不易,点赞鼓励!

如需答案,关注领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