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佳句赏析 > 鲍照最精彩的一首诗,《老师好》用最后两句,道出了老师的风骨!

鲍照最精彩的一首诗,《老师好》用最后两句,道出了老师的风骨!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1-20 07:07:57
阅读:

于谦主演的《老师好》上映了。

有笑,有泪,有回忆,有感慨!

最令九微印象深刻的是,于谦扮演的苗婉秋老师说的两句话: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将一个怀才不遇,却不肯向世俗低头谄媚的老师风骨表现得淋漓尽致。

今天,九微就和大家一起分享鲍照的这首《拟行路难·其六》。

【你知道吗?】

1."行路难"是什么意思?

2.鲍照为何说这两句话?

3.苗婉秋为何说这两句话?

鲍照最精彩的一首诗,《老师好》用最后两句,道出了老师的风骨!

【诗词原文】

《拟行路难·其六》

南北朝·鲍照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dié xiè)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鲍照最精彩的一首诗,《老师好》用最后两句,道出了老师的风骨!

【鲍照为何写这首诗?】

南北朝时期的第一个朝代,宋朝,义熙十二年(416年)左右,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市)一个低级士族家庭,一个男孩诞生了。

这个孩子就是鲍照,字明远。

因家庭贫困,鲍照年少时曾从事农耕。

元嘉十二年(435年),临川王刘义庆"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鲍照也西游荆州,往依临川王刘义庆。

岁末,鲍照谒见临川王刘义庆,毛遂自荐,但没有得到重视。

他不死心,于是献诗,刘义庆觉得其诗奇异,于是赐鲍照二十匹帛,后拔擢鲍照为临川王国侍郎。

这首《拟行路难·其六》大约就作于元嘉十二年,不得志之时。

鲍照最精彩的一首诗,《老师好》用最后两句,道出了老师的风骨!

【古诗今语】

我对着席案上的美食,却难以下咽,拔出宝剑对柱挥舞,发出长长的叹息。

大丈夫生于世间能有多少世间?怎么能裹足不前、垂翼不飞呢?

放弃官衔辞职离开,回到家中径自休养生息。

早上出家门与家人道别,傍晚回家还能陪在亲人身边。

在床前与孩子玩耍,看妻子在织布机前织布。

自古以来的圣贤都生活贫贱,更何况我这样的清高孤寒又正直的人呢?

鲍照最精彩的一首诗,《老师好》用最后两句,道出了老师的风骨!

【诗词赏析】

《拟行路难》是乐府组诗,共十八首。这是第六首,反映了鲍照仕途失意和坎坷,以及他面对坎坷的感愤。

开篇"对案不能食"二句,先声夺人,塑造了一个郁郁愤懑,食不甘味,激昂慨叹的形象。

他激愤难当,对天长叹:人生几何?怎么能委屈自己的心志?!

反问的语气,加强了的感情色彩,将读者带入到诗人悲愤的情境中。

接下来,鲍照转而自我开解:既然不能得志,回归家园也没什么不好的。与亲人朝夕团聚、共叙天伦之乐,不也挺好吗?

但一个心怀抱负的大丈夫,怎能真的安于闲适的家庭生活呢?不过是不得已而为之。

鲍照最精彩的一首诗,《老师好》用最后两句,道出了老师的风骨!

最后两句,鲍照以古来圣贤自况,用"孤且直"三个字表明了自己的处境和个性。

何为"孤"?

"孤"就是"孤门细族",也就是所谓的寒门。六朝时期门阀制度生性,寒门士子很难得到晋升的机会。

何为"直"?

"直"就是品性刚正,不随波逐流,不阿谀逢迎。

一个人,既没有背景和家庭的帮助,又不肯放低身段,委屈自尊,在一个士族垄断政权的时代,自然为世所不容。钟嵘《诗品》慨叹"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

鲍照最精彩的一首诗,《老师好》用最后两句,道出了老师的风骨!

【九微闲话】

在《老师好》中,苗婉秋的妻子抱怨,分房子的好事总也轮不到自己家,想让苗婉秋办补习班挣钱。

婉秋慨然长叹: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他也是一个有才华、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奈何时不我与。

但他从来没有放下自己的骄傲,他是一个大写的人!

他身上有千千万万高中老师的缩影。

他,是一名好老师。

九微喵喵原创,每天分享一首诗词,要关注才能及时看到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