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佳句赏析 > 白虹贯日的刺客聂政 史诗般的荆轲刺秦 究竟谁才是第一刺客?

白虹贯日的刺客聂政 史诗般的荆轲刺秦 究竟谁才是第一刺客?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1-06 00:19:12
阅读:

悠悠5000年的中国历史当中是人才辈出,有英雄、豪杰、侠士、剑客行侠仗义,劫富济贫;也有文人、墨客、诗人、儒士挥毫泼墨,吟诗作乐;更有帝王、将相、谋士、说客呼风唤雨,救天下之心激流勇进。

回看今天:你我身边多了些浮夸表象的网红、戏子,少了侠义磊落、肝胆相照的真英雄。现代社会盛行“势力”视人,风气多是:“向钱看齐”,"他如何如何有钱"的话语萦绕耳畔,身边多是些邀宠献媚之声;甚至有些人为了钱去出卖内心、出卖肉体和灵魂干些违法不道德的勾当。失去了那种古风中的“愿为知己者死”行侠仗义的英雄豪气。今天我们回看历史,跨越2400年,来到春秋战国的历史中来找寻国人渐渐失去古风、侠气。

司马迁《史记》的作者,在《史记》中特意为我们罗列出这5人,单独列传,今天我只拿出两位绝世高手来重拾中国人内心的那些仗剑大气的侠士之心。

白虹贯日的刺客聂政 史诗般的荆轲刺秦 究竟谁才是第一刺客?

司马迁塑像

中国历史上单刀赴会的第一人,“士为知己者死”毁容挖眼不牵累亲人的聂政;

“风萧萧兮,去不还”书生好剑刺秦王的荆轲。

究竟孰优孰劣?谁是真侠士?是一时贪图富贵荣华?是为了黄金一百镒?还是为名垂青史,千古留名?

“白虹贯日”刺侠累的聂政

白虹贯日的刺客聂政 史诗般的荆轲刺秦 究竟谁才是第一刺客?

聂政现代画作

聂政(卒于:公元前397年)是轵县(今河南济源)深井里这个地方的人氏。因为杀了人,为了避开仇人,聂政和母亲、姐姐一起到了齐国,在市场上替人杀猪为生。

濮阳人严仲子辅佐韩哀侯的时候,和韩国的丞相侠累结下了仇。侠累势力大,严仲子只好离开韩国,到处逃亡。逃亡途中暗暗物色刺客,准备暗杀侠累。

逃亡到齐国之后,严仲子听人说起聂政是一个勇士,“大隐隐于屠”。严仲子就上门去拜见聂政。去了好几次,也没说什么事,聂政觉得很奇怪。这一日刚好是聂政母亲的生日,严仲子带了一桌豪华的酒席去给聂政母亲祝寿。酒酣耳热,严仲子捧出一百镒黄金,当作生日礼物送给聂政的母亲。一百镒黄金可不是小数目,聂政仅仅是一个杀猪的屠夫,恐怕一辈子也赚不到这么多钱。

白虹贯日的刺客聂政 史诗般的荆轲刺秦 究竟谁才是第一刺客?

聂政墨家风范

聂政心知有异,坚决拒绝接受。严仲子非要给。一个给,一个推,聂政于是说:“天幸我老母亲还在世,我家里很穷,客居齐国做屠夫,是为了赚些钱赡养母亲。这些钱足够母亲养老了,您的馈赠我不敢接受。”

严仲子把聂政拉到无人之处,小声告诉聂政:“我有一个仇人,所以才到处游荡。到齐国后听到了您的大名,心里非常仰慕您,因此才献上一百镒黄金,只不过是想给您母亲养老,和您结交为朋友,可没有别的什么想法。”

聂政回答说:“我也有雄心壮志,可是现在甘愿做一个屠夫,只是为了给母亲养老。只要老母亲健在,我不敢轻易许诺别人,替别人去办事。”

严仲子看聂政态度这么坚决,只好又把黄金揣回口袋里,尽了宾主之礼后告辞而去。

聂政刺杀韩国丞相侠累

过了几年,聂政的母亲天年以终。给母亲办完丧事,守完孝,聂政想起了严仲子,自言自语地说:“我聂政不过是一介屠夫,严仲子却是诸侯的卿相,不远千里赶来和我交朋友。我对他无恩无亲,他却拿着一百镒黄金给我老母亲祝寿,真是我的知己啊!前几年我已老母亲健在的理由拒绝了他,现在老母亲已经去世,士为知己者死,我去找他吧!”

于是聂政到了濮阳,见到了严仲子,说:“我母亲已经去世了,你想要我替您报仇,请问您的仇人是谁?”

严仲子一看聂政亲自找上门来,喜出望外,连忙详细相告:“我的仇人就是韩国的丞相侠累!侠累不光是丞相,又是韩国国君的叔父,宗族的势力非常庞大,他的相府更是戒备森严。我曾经派人去刺杀过他,都没能成功。如果您愿意帮助我,请让我给您准备车马和随从,跟随您一起去韩国。”

聂政回答说:“韩国和濮阳所属的卫国离得太近了,如今要刺杀人家的丞相,丞相又是国君的亲戚,这件事可不能知道的人太多,人一多保不住谁多嘴就泄露了秘密。这个秘密一泄露,就等于是整个韩国和您结仇了,那麻烦就大了!还是我一个人来干吧!”

于是聂政辞别严仲子,单身奔赴韩国。

到了韩国,聂政问明相府所在地,揣着剑就去了。刚好侠累正在相府办公,大批兵卒守护着他。聂政二话不说,也不通报,直通通地就闯进去了。踏上台阶,趁着众人还没有回过神来的时机,一眨眼就跑到了侠累的眼前,举剑刺杀了侠累。侠累的左右大乱,上前捕杀聂政。聂政大呼酣战,又杀了数十人。然而敌人越来越多,聂政寡不敌众,用尽最后的力气,举剑把自己的面皮割破,剜出双眼,又切腹把肠子拉了出来,这才死去。

聂荣听聂政死后亦悲伤死去

面对这一飞来横祸,韩国国君大怒,悬赏千金,求问聂政的身份,以便寻找背后指使的人是谁。但是却没人知道。韩国国君于是把聂政的尸体暴晒在大街上,让来往的人众辨认。

白虹贯日的刺客聂政 史诗般的荆轲刺秦 究竟谁才是第一刺客?

一曲广陵散聂政抚琴

过了很长时间还是没有结果,但是侠累被人刺杀这件事已经风传诸侯国。

这时聂政的姐姐聂荣早已经嫁到了齐国,听到了这个传闻,心里有了不祥的预感:“以前严仲子找过聂政,这个刺客莫非是我弟弟不成?”于是启程前往韩国。

到了韩国,在大街上看到尸体,果然是自己的弟弟聂政!聂荣伏尸痛哭,边哭边说:“这是轵县深井里的聂政啊!”来往的行人大惊失色,对聂荣说:“这个人杀了我国的丞相,我们国君悬赏千金求问他的名字,谁不知道这件事?你怎么还敢来认尸?”

聂荣回答说:“我知道这件事。聂政之所以降志屈身,甘愿做一个屠夫,是因为老母亲还健在,我还没有出嫁。老母亲去世,我也已经出嫁,聂政才答应替看重他的严仲子报仇。如今为了我的缘故,聂政自残身体,又不能安葬,尸体都抛在大街上示众,我怎能害怕杀身之祸,而埋没了我弟弟的大名呢!”

这一番话听得韩国人大惊。聂荣大叫三声,悲伤地死在了弟弟身边。

晋国、楚国、齐国、卫国都听到了这个消息,人人都感慨万千,说:“不光聂政是个勇士,他姐姐也是一个烈女啊!”

白虹贯日的刺客聂政 史诗般的荆轲刺秦 究竟谁才是第一刺客?

《史记》聂政刺侠累“直入”

历史评说

唐雎(战国魏国人):“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刘向(西汉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诸刺王僚,彗星袭月,奔星昼出;要离刺王子庆忌,苍隼击于台上;聂政刺韩王之季父,白虹贯日,此三人皆布衣韦带之士怒矣。”

白虹贯日的刺客聂政 史诗般的荆轲刺秦 究竟谁才是第一刺客?

刘向战国策

“书生好剑”荆轲刺秦

荆轲(公元前227年)慷慨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听得众人不禁泪下。

跟他一同出发的,除了十三岁就敢当街杀人的秦舞阳,还有燕国督亢的地图和秦国叛将樊於期的脑袋。有这两样东西,才能确保秦王肯当面接见他们。

如果荆轲刺秦的故事是一出戏,那开场绝对是史诗级别的。

读到这里,我除了被这悲壮的场面感动,还有一个念头——

拜托!这不是左宗棠抬棺出征,这是暗杀啊!荆轲名义上是使臣,弄得跟葬礼一样,不怕走漏风声吗?这是小说看多了入戏太深了吧!

白虹贯日的刺客聂政 史诗般的荆轲刺秦 究竟谁才是第一刺客?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更有意思的是,就是这样的大场面,消息一点都没有走漏,也不知秦国情报机关干什么吃的。

一、荆轲将匕首藏在地图的卷轴位置,成功混过了秦王宫的安检。战国时代的匕首不论是铁是铜,这分量可不轻,放进地图盒中竟然成功骗过秦宫安保人员,也不知秦宫安保是干什么吃的。

秦国方面关键时刻出现了低级失误,让荆轲离成功更近一步。然而太顺利就不精彩了,荆轲方面不出点错就是对不起观众。

出错的是秦舞阳。此人十三岁时就杀人,杀气值报表,谁知此时竟吓得面无人色,还不停地发抖(色变振恐),引起了秦国群臣的警觉。

白虹贯日的刺客聂政 史诗般的荆轲刺秦 究竟谁才是第一刺客?

图穷匕首见

荆轲只能硬着头皮扔下秦舞阳,独自来到秦王面前,按原定计划缓缓打开地图卷轴,给秦王进行绘声绘色的讲解,等秦王的注意力彻底集中在地图上时,地图末端的匕首露了出来——

荆轲一手抓住了秦王的袖子,一手抓起匕首向前一刺!

谁都没想到的事发生了。秦王猛地向后一闪,他的袖子竟然——扯断了(自引而起,袖绝)。

不知秦宫的裁缝贪污了多少经费,反正这豆腐渣工程的袖子让秦王成功躲过一击。

秦王立即要拔出佩剑反击,结果——拔不出来(剑坚,故不可立拔)!

剑太长,剑鞘太紧,秦王这时估计连宰了铸剑工匠的心都有了。

白虹贯日的刺客聂政 史诗般的荆轲刺秦 究竟谁才是第一刺客?

荆轲刺秦王(影视作品)

秦王只好绕着柱子跑,荆轲就绕着柱子追(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你是不是傻,你倒是往反方向绕啊

就这样绕了不知多少圈,却没有一个卫士上来救秦王。为什么呢?

原来根据秦国法律,未经秦王允许任何人不能带兵器进入大殿,违者斩首。

可是秦王一着急,忘了叫卫士进来护驾,卫士们只能拿着兵器在殿外干瞪眼。

秦国文武百官看不下去了,一拥而上用手去围殴荆轲(以手共搏之)。

这时大殿上的场面是,秦王绕着柱子跑,怀里还抱着那把怎么也拔不出来的佩剑,后面荆轲拿着匕首追着秦王,再后面一群赤手空拳的官员追着荆轲……一部好好的史诗愣是给演成了闹剧

话说回来,荆轲拿着的可是一把见血封喉的毒匕首,这些空手与荆轲搏斗的大臣竟无一人死伤,我强烈怀疑这帮家伙是不是在装样子。

白虹贯日的刺客聂政 史诗般的荆轲刺秦 究竟谁才是第一刺客?

荆轲刺秦王汉代画像石

二、这真是人类刺杀史上最荒唐的一幕,好在一个横空出世的木箱子让这出闹剧适时收场了。

御医夏无且将手中的药箱砸向了荆轲,荆轲挨了这一下,让秦王获得了零点几秒的喘息时间,他终于在大臣们的帮助下拔出了佩剑。

力量对比瞬间逆转,秦王一剑砍断了荆轲的左腿。荆轲做了最后一搏,向秦王掷出了匕首!

再次脱靶……

惊慌失措的秦王开始“激情杀人”,朝荆轲连刺八剑,然后才想起等候多时的卫士们。卫士一拥而上,将荆轲剁成了肉酱。

死里逃生的秦王嬴政这时才感到后怕,虚脱一般,头晕目眩,半天缓不过神来(秦王不怡者良久)。

这整个故事充满了意外。

燕太子丹掉过链子,秦国安保掉过链子,秦舞阳掉过链子,荆轲掉过链子,秦王掉过链子,还有秦宫的裁缝和铸剑工匠也都掉过链子……链子掉了一地,不掉链子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夏无且夏医生

事后论功行赏,秦王嬴政握着夏医生的手,亲切地说,夏医生对我是真爱啊(无且爱我)。

不论称之为史诗还是闹剧,这整件事怎么看怎么像演戏

白虹贯日的刺客聂政 史诗般的荆轲刺秦 究竟谁才是第一刺客?

荆轲借樊将军头颅

三、意外太多就一定是假的么?

那倒不一定。故事太离奇最多是让人产生怀疑,要推翻这个故事还是需要证据的。

“荆轲刺秦”事件发生在燕国和秦国之间,在《史记》中的《秦始皇本纪》和《燕召公世家》中都提到了这件事。然而,这两处记载和《刺客列传》完全不一样!

燕太子丹患秦兵至国,恐,使荆轲刺秦王。秦王觉之,体解轲以徇,而使王翦、辛胜攻燕。

——《史记·秦始皇本纪》

太子丹阴养壮士二十人,使荆轲献督亢地图於秦,因袭刺秦王。秦王觉,杀轲,使将军王翦击燕。

白虹贯日的刺客聂政 史诗般的荆轲刺秦 究竟谁才是第一刺客?

太子丹(剧照)

——《史记·燕召公世家》这两篇文章对此事语焉不详,但都明确地用了“秦王觉(之)”的表述。

觉,就是察觉的意思。什么叫“察觉”呢,总不是被抓住了袖子,匕首刺到胸口,才叫“察觉”吧?

根据这两处记载,我们可以推测出“荆轲刺秦”的另一个版本:荆轲化装成使者来行刺,却被秦宫安保或秦王本人发觉,阴谋败露,被当场杀死,而且还被肢解,尸块送到各地示众(体解轲以徇)。

这才是故事的真相!《史记》不同篇目对同一事件记载有出入,这种情况并不罕见,为什么我不相信《刺客列传》,却愿意相信《秦》、《燕》两文?

除了剧情太过离奇,《刺客列传》中“荆轲刺秦”一段的资料来源也很成问题。

白虹贯日的刺客聂政 史诗般的荆轲刺秦 究竟谁才是第一刺客?

战国末期地图

《刺客列传》的“太史公曰”部分明确交代了信息来源:

始公孙季功、董生与夏无且游,具知其事,为余道之如是。

作者是怎么知道这件事的呢?是名叫“公孙季功”和“董生”的两位仁兄告诉作者的。那这俩哥们又是怎么知道的呢?是一个名叫夏无且的朋友告诉他们的。这个夏无且,就是史料的唯一来源

夏无且……这名儿听着耳熟……

夏无且!这不就是那个拿药箱砸荆轲的夏医生吗??

整个故事出场人物除了你没一个靠谱的,结果这故事还是你自己传出来的?

司马迁时代,汉朝已经立国近百年。再怎么算,司马迁的年龄都不对——太年轻了。“荆轲刺秦”这段文字的真正作者应该是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他是史记的第一位作者,临死前将未完成的任务交给了儿子司马迁。

我们可以这样猜测,夏无且在秦宫目睹了荆轲被识破并被杀的一幕,日后在与公孙、董生二人的交流中,添油加醋,并严重夸大了自己的作用。

夏无且应该比公孙、董生年长不少,本就是跟晚辈们吹吹牛,谁知被他们转手告诉了“太史公”。

这个故事真是太过精彩,太史公舍不得扔下,经过一番文学渲染,终成《史记》千古名篇,让夏医生以“王的男人”的身份名垂青史(虽然有人考证说他是太监)。

白虹贯日的刺客聂政 史诗般的荆轲刺秦 究竟谁才是第一刺客?

《英雄剧照》

“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聂政与荆柯无疑是历史上最厉害与知名度最高的刺客,世代为人所颂扬,不论这两个故事是真是假,它的的确确打动了千百年来的中国读者,聂政被誉为最强悍的刺客无论琴艺与武功都是《刺客列传》中的佼佼者,司马迁只用了两个字来形容刺杀韩相侠累的过程:“直入”,就是这两个字既写出了聂政的性格,也体现了聂政的剑术高超,在众人围攻之下竟从容不破实施刺杀,那是何等的霸气。让后世人评价这次刺杀为:“白虹贯日”真是世间少有之高手也。荆轲“书生好剑”被视为“小人物拼死一搏对抗强权”的符号而被广为传颂。可谓妇幼皆知,就连现代的两大名导也不放过这类题材。评荆柯为最上镜刺客,可谓名至实归,众心所向。

在他们两人的身上小编看到了中国古人的秦风彪悍,也感觉到了这就是中国古人灵魂深处的刚直和气魄。一句:“愿为知己者死”道不尽的是中华民族的气节,但焕发出的是中华民族勇于向前的精神。只要中国人重拾中华魂这一中流砥柱,中华文化将会焕发出勃勃生机,中华民族也将真正屹立在世界之巅。

写作不易,转载通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