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后主——李煜,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提起李煜,很多人会想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句千古流传的名句,这句词出自于南唐后主的名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之中,而这阕词也可称是李煜的绝命词。李煜精于书画、音律等,尤其是在词的成就上最高,其词虽然现今仅留世三、四十首,但因李煜对词有极高的艺术造诣,故后被世称“千古词帝”。
李煜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在北宋统一战争中,开宝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宋军破城,南唐几位大将战亡,李煜遂投降,即宣示了南唐正式灭亡。随后李煜被俘,被压至到汴京,宋太祖赵匡胤为了羞辱他,封其为“违命侯”,后又改封为陇西公。宋代袁文曾在《瓮牖闲评》中写道“太祖取南唐 ,年餘始得之。怒其不归朝,及来降,则命为违命侯 ,盖恶号也。后二年方改封为陇西郡公 。”
宋太祖—赵匡胤
南唐灭亡后,李煜被软禁在汴京,可其心未归于宋,常怀念故国。在被囚的两年时间里,他曾写下这样一阙《浪淘沙》诉说昔日君王的哀愁: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
—李煜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一任:任凭。
*金锁:三国时期吴国以铁链锁长江,企图阻止西晋的进攻而失败的典故。
还有一种说法是指旧日南唐的皇宫殿宇。
*净:有版本作“静”。
*瑶殿:指宫廷。
*秦淮:指秦淮河。南唐是五代十国时期版图最大的一个国,定都在江宁(今南京),秦淮河横跨江宁。
秦淮河
词人起笔并未先写何意象,也未有所铺垫,而是直接诉说哀情,也为此篇奠定了“哀”的基调。陈廷焯在《云韶集》中曾评:“起五字凄婉,却来得突兀,故妙。凄恻之词而笔力精健,古今词人谁不低首。”对比曾经辉煌的宫殿和群臣的簇拥,如今所囚之处鲜有人造访,台阶上许多的苔藓,更可以证实极少有人登门,就连垂落的珠帘,也无需卷起。凄凉的秋风更加加重了,李煜心中的孤寂和落寞之感。曾经高高在上的显赫君王,如今落得囚犯一般的生活,面对天壤之别的落差感,还有怀念故国的赤诚之心,往事已如烟散去,李后主的哀怨无处可排遣,无不叫人唏嘘。
下阕这一句“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曾经连在江面上的铁索,早已沉入江底,壮烈的气概也湮没于荒草之中。也可以理解为,抗宋的南唐士兵,已经被黄土埋没,而“壮气”则象征着君主的帝王之气。如同《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那句“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般令人心碎。词人借用典故暗示了,自己对故国以及曾经的子民的哀惜之情,同时表示出自己落寞孤惨的衰败处境。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顾闳中(南唐)
末句,词人用“晚凉”、“天净”、“空照”等清疏惨淡的意象,使人可以想象出故国宫殿与秦淮河在明亮月光映照下的景象。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苍凉悲切,而作为平凡人,很难有李后主这样哀恸极深的感触。正如近代学者俞陛云所说;“:藓阶帘静,凄寂等于长门,“金锁”二句有铁锁沉江,王气黯然之慨。回首秦淮,宜其凄咽。”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上一篇:浪淘沙令原文_浪淘沙令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