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人间词话》第七则
记得第一次读到"红杏枝头春意闹"这句词是在高中,当时便为之惊艳,
好似春天的灵气在这红杏枝头突然的一跳动,所有美好便跃然纸上。
或许是那点睛一字,似弈棋盘活一局之妙招,让人不觉为之称赞。
我们先来看《玉楼春》这首词。
玉楼春
宋.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译文:
信步东城,春光渐好,水波微皱,船儿慢摇。
霞光晨雾,条条绿柳,轻摆曼舞;
粉红杏花,开满枝头,春意妖娆。
总是抱怨人生短暂欢娱太少,怎肯为吝惜千金而轻视欢笑?
让我为你举起酒杯奉劝斜阳,请留下来把晚花照耀。
最为经典的便是这“红杏枝头春意闹”,
只此一个“闹”字,便将无限春光铺展开来,让我们看到红杏灿烂,一片热烈的春天。
花开绚烂,灼灼其华,一“闹”字,便尽显风流。
其实,比起“红杏枝头春意闹”,我现在更喜欢下句的“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李白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说:“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可能“浮生”二字里读到了李白的声影,单读两字就觉得有一种烟波钓叟风雨不须归之感。
所以现在QQ签名也还为“浮生若梦”,而最近在读的《浮生六记》也有一部分因为这两个字——“浮生”。
“浮生长恨欢娱少”,满怀忧愁,有“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之意,
“肯爱千金轻一笑”,则转而弥补了苏轼“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的遗憾,
又达到了“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的精神境界。
也说不出具体的喜欢理由,但真的喜欢又何须那么多理由?
或者你会说这句词有些借用得不伦不类,但一千个人眼里之所以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因为每个人的经历阅历不同,导致看事情的角度自然不同,
你可以说它坏,我也可以说它好,各抒己见,方可百家争鸣。
记得有一个电影的集锦特别喜欢,该集锦共有四个镜头,分别为青霞喝酒,祖贤穿衣,紫霞眨眼,赵敏回眸,每一帧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记忆。
这句词亦然,读此句像与许多诗客词人对饮:
李白高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欧阳修浅唱:人生自古有情痴,此恨无关风与月;
苏轼笑道: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是啊,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生活的各种事情,让我们逐渐麻木,有时候躺下来想想,又怎能浑浑噩噩一生?
好了,言归正传!我们接着说宋祁的这首《玉楼春》,
如果说“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用得很好,那“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更为绝妙!
我们看下首《天仙子》
天仙子
宋.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译文:
手执酒杯细听那《水调歌》声声,一觉醒来午间醉意消去,愁却未曾消减。
送走了春天,春天何时再回来?
临近傍晚照镜,感伤逝去的年景,如烟往事在日后空自让人沉吟。
天黑后,鸳鸯在池边并眠,花枝在月光下舞弄自己的倩影。
一重重帘幕密密地遮住灯光,风还没有停止,人声已安静,明天落花应该会铺满园中小径。
云破月来花弄影,
云层破裂,月亮忽如而至,在微风中微微颤动,
这颤动的花影,就像是花朵抚弄自己的影子一样,
淡淡的哀愁似月光柔情倾泻,浑然天成。
这月色里颇有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之感,唯美柔和而又暗香浮动。
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仿佛李煜在低唱“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李清照莞尔一笑,轻轻和道“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或许便是品诗词的乐趣。
来源:诗词那些事